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政治经济学 > 08年1月自考“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6

08年1月自考“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6

2007年11月02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第六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削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经济上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1)大量的人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2)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劳动力和劳动的含义: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并在进行生产劳动时发挥出来。

    2)资本的涵义。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唯一途径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①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他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②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使资本家手重的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雇佣劳动者的劳动不但能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个大于部分就是剩余价值,正是由于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这种特性,才使资本家的货币得到了增殖,带来了剩余价值,这时资本家的货币就转化为资本。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

    -劳动力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这就是说,雇佣劳动者者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道德精神和风俗习惯的制约。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劳动的使用能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及资本的本质。

    1.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涵义。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使工人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工人的劳动时间一旦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会生产出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时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四、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的依据及意义。

    1)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成存在的资本,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叫做可变资本。

    3)区分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五、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工作日的延长为条件。资本家之所以能够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因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界限内伸缩。工作日的更低界限不能等于必要老殴打能够时间,更高界限取决于两个因素:胜利因素和道德因素。这两个界限之间有很大伸缩性,工作日长度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从而资本家可以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3)工作日长度的确定。商品交换规律没有为工作日确定一个标准长度,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之后,取得对劳动力的使用权,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日。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更终取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1)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价值也影响生活资料的价值。当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劳动力价值才能下降,必要劳动时间才能相应缩短。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是个别技术先进企业的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展开激烈竞争,竟相采用先进技术。当先进技术普及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有资本家由此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首先,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延长了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再次,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可以是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是以生产技术的变革为条件的。当代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程度,主要是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4.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生产资料本身只是生产价值的条件,而不是价值的源泉。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

    1)机器再先进也仍然是机器,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当作劳动资料发挥作用,决不能取代劳动的作用。

    2)自动化的机器虽然代替了人的一部分劳动,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更不能改变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和劳动者在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3)个别企业的资本家首先采用自动化的机器体系可以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因为该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其来源是该企业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特别高的劳动。

    4)如果自动化生产在某个部门得到普及,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将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转过来一部分剩余价值,这样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不仅来自本部门工人的剩余劳动而且来自其他部门工人的剩余劳动。

    六、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2.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部过程。(P.98)

    七、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

    1. 资本主义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就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就是按工人的产品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

    2.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指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所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工人所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实物和服务的数量。

    3.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但是工资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所以,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形式

    八、资本积累

    1. 资本积累的涵义: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2.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3.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的大小。

    4.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之间的关系。

    1)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2)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九、资本有机构成和单个资本的增大

    1.资本的技术构成: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中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要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单个资本的增大,则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3.资本积聚,即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4资本积聚与资本积累的关系:资本积聚是伴随着资本积累而进行的,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而资本积累则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

    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竞争中取得优势,必然不断改进基业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战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缩小,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见,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十、相对过剩人口。

    1.相对过剩人口的涵义:是指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说的,或者说,是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2.相对过剩人口的主要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

    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同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关系。

    1)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积累过程中曾经存在过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或变化缓慢的情况,这样可变资本酒会与资本总额按同一比例增长,于是,便会出现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超过劳动力供给的现象。2)然而,在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以后,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日益增加,而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则日益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会日益相对地减少,有时还会绝对地减少。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4.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人口过剩完全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5.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相对过剩人口,是可以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需要的产业后备军。

    第二,大量事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第三,可见,相对剩余人口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可能也不会真正愿意消灭失业人口。

    十一、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

    1.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的进步历史作用有使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便产生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资本不断积累过程中,生产社会化策划能够度日益提高,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4.20世纪,特别是二次大战后的50多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现象,为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坚实的经济条件,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转变。

    5.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客观上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替代,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