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政治经济学 > 08年1月自考“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3

08年1月自考“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3

2007年11月02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第三章 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一、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1.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的涵义

    1)自然经济,既自给自足经济,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家庭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3)产品交换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通过产品的直接交换来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目前还是一种假设。

    2.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的发展历程

    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然发生劳动联系和劳动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和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人们的劳动联系和劳动交换也越来越发展。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与劳动交换方式,可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三种形式。

    3)人们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的发展,大体上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再进一步发展到产品交换经济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有两个

    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条件。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中产品的生产,在生产者之间或经济单位之间,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存,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从而产生了相互将换产品的必要。

    2, 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条件。这一条件决定了不同生产者各有其独立的经济利益,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交换必须是通过对等的原则进行,既根据产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这样,产品就表现为商品,从而产生了商品经济。

    三、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

    1.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游泳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更本质因素。

    3.二者关系: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二者又是矛盾的,,第一,二者是不同的使用价值作为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所具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第二,二者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价值,而不是其使用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其使用价值而不是其价值。生产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先支付其价值。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四、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的二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涵义: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是形成价值的实体。

    3.二者关系: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是:一方面二者是同意的。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二者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是不同的,矛盾的。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是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表现得更充分,更发展,因而是历史范畴。

    五、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创造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1.商品价值由两部分组成。形成商品价值的是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和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2.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分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活劳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过去的劳动。

    2.活劳动与创造价值。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活劳动才呢功能创造新价值。物化劳动不创造新价值,只能将其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生产的商品中。价值的创造就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新增加到生产的商品中的价值,不是指转移到商品中的物化劳动的原有价值。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的抽象劳动。

    3.总体工人创造价值。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活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既包括生产商品的工人的活劳动,又包括生产商品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活劳动。也就是由“总体工人”或“结合劳动人员”的活劳动共同创造的价值

    4.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区别和联系

    1)价值的形成。价值的形成是指商品的价值是由两部分价值所构成,一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一是指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2)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创造就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新增加到生产的商品中的价值,不包括转移到商品中的物化劳动的原有价值。

    3)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联系在于,生产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是形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区别在于,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既有活劳动,又有物化劳动,而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只有活劳动。

    六、商品的价值量。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社会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4.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因此,要把复杂劳动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

    5.价值量的决定还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相关。部门平均老殴打能够生产率提高,一定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增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不变,从而平均到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减少。反之,情况相反。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七、商品价值是商品生产之间的经济关系

    1.商品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经济关系。人们交换商品,实际上是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结成的经济关系。

    2.价值也体现了商品生产之间的经济关系。首先,价值体现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各不相同,但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价值就将同一是生产部门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平均化,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其次价值又体现了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不同生产部门生产不同的商品,其具体劳动和劳动复杂程度是不同的。而价值却将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差别同一化,因而价值体现了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八、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个别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个人或企业的打算和利益进行的劳动,它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表现为私人劳动,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表现为局部老殴打能够。

    2.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有机构成部分的劳动。

    3.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制。

    4.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表现:1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2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并不一定在数量上能够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

    5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第二,这一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九、货币的起源

    1.价值形式的涵义: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2.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想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年。

    2)第二阶段是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想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3)第三阶段是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4)第四阶段是货币形式。即当一种商品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3.一般等价物的涵义:一般价值形式中起等价形式作用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般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杂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贮藏手段。是指货币推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语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更基本的职能

    3.价格的涵义: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4.价格标准的涵义: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就叫价格标准。

    5.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6.货币流通规律:(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见课本60页)

    7.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因此,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

    8.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限于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金属货币的需要量,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所代表的金属含量就响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随之上涨,这种现象就是通货膨胀。

    十、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而进行。(一句话表述就是,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这就意味着,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

    1)价值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按照其价值进行等价交换。既不同的商品进行交换,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来进行,也就是实行等价交换。

    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但由于受时常上商品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一方面,从较长时间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相等,另一方面,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所以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形式。

    1. 影响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的因素主要是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

    2. 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 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竟镇和价格的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实现的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通过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别而起作用的。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更多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变力求降低单位商品的个别价值。为此,就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切商品生产者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促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1.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生产条件好,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生产者或企业,所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有可能获胜和发财致富,反之有可能破产或被淘汰,从而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