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政治经济学 > 08年1月自考“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8

08年1月自考“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8

2007年11月02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第八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生产成本的含义: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2.生产成本的形成及其对资本家的意义。

    (1)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2)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现实经济活动的影响表现在:1)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利或亏本的标志。3)生产成本的高低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3.生产成本范畴 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1)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2)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为它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她们都表现为资本的消耗。生产成本只代表商品价值中补偿资本消耗的部分,至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则完全看不出来了,它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被抹杀了,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4.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1)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是耗费资本即生产成本的增加额。(2)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资本家投入的资本在物质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发挥作用的结果。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利润的形态,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5.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联系是:它们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防放得出的不同比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是剩余价值率,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是利润率。(2)剩余价值率与利润价值率的区别是:

    1)它们所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2)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3)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表示剩余价值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可见,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6.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以定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反比。

    (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正比。

    (4)不变资本的节省。不变资本的节省会减少生产同量剩余只所需预付资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7.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剩余价值被看作不是有可变资本产生,而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这就割断了剩余价值同雇佣工人剩余劳动之间的关系,它表现为资本自行增殖的结果。这样一来,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就完全被掩盖起来了。

    8.利润率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1.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有差别。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从而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存在差别。

    2.利润率平均化是资本本性的要求。利润既然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它在数量上也就要同全部资本相联系。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这是资本的必然要求。

    3.利润平均化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那些资本有机构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慢,而而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的资本家,不会甘心于获得较低的利润率,于是同别的部门的资本家展开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竞争,这就是部门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资本有机构成低和资本周转快,并且利润率高的部门。竞争的结果导致利润的平均化。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是:资本转移引起资本在各部门分配比例的变化,从而各部门生产比例发生变化;生产比例的变化,导致各部门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于是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价格变化导致利润率的变化。直到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部门竞争才趋于停止,从而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4.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5.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个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发展趋势。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它是由于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形成的。

    2.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别。在质上,价值是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的;生产价格则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它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在量上,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经常不一致。

    3.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这表现在:第一,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变动归根结底要取决于价值的变动。第二,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第三,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四、商业资本的形成

    1,商品资本的只能有必要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产业资本家有可能同时从事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后来,随着生产不断发展,市场日益扩大,产业资本家便把销售商品的职能交给商业资本家去完成。这样,商品资本的职能就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逐渐分离出来,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也就是形成了在流通领域独立发挥作用的商业资本。

    * 2.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具有可能性。这种客观上的可能性就是:第一,在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二,在产业资本的运动中,总有一部分资本作为商品资本执行销售商品的职能,使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成为商业资本家的独立业务。第二,商业资本家拥有自己独立的资本。

    五、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实质

    1.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为商业资本家是专门为产业资本家销售商品服务的,分担了产业资本家的一部分职能,所以,产业资本家就不能独占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而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让渡给产业资本家。

    2.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途径,是通过价格差额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将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按商品的生产价格把商品出售给消费者,从而获得商业利润。

    3.商业利润的数量。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的数量,与其自由投资相比,必须相当于平均利润。

    4.商业利润的实质。商业利润不过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中所瓜分到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六,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

    1.借贷资本的形成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密切联系。一方面,在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某些资本家在资本循环中需要补充货币资本。于是拥有闲置货币的资本家,就把它贷给职能资本家去使用,按期收回并收取一定利息,这样就产生了货币资本的借贷关系。借贷资本就是从产业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2.借贷资本的本质。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一方面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还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七、利息的实质和来源

    1.利息的实质。利息是智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也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2.利息的来源。利息的来源归根结底是产业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职能资本家从借贷资本家那里借到货币资本,用它经营产业或经营商业,取得平均利润,并将所获得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利息付给借贷资本家。因而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利息就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来源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八、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1、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的发展而出现的。由于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建立大型企业需要巨额资本,单个资本的局限性不能适应这种要求,于是就出现了通过发行股票集资,建立起单个资本无力组织的股份公司。

    2.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也以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为基础。股票的发行一般是以信用机构作为中介的,同时,股份公司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形式,股东所投资本实际上是交给公司去使用。可见,没有信用制度,也就不能能有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九、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点。

    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体现了工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

    2.资本主义地租有下面一些特点。

    (1)体现为纯粹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地租建立在剥削有人身自由的雇佣工人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2)只包括农业工人剩余劳动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所以,资本主义地租只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

    (3)体现了三个阶级的对立关系。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并雇佣农业工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所以,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三个阶级的对立关系,即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十、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2.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有好坏的不同。农产品是按照优劣等土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因而投资于优等和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就作为级差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

    3.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其他部门的资本不能自由转入农业从事经营,从而使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并作为级差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

    4.级差地租的源泉。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来自耕种优等和中等土地的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十一、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2.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从而农产品的价值便会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按照价值出售,其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便形成绝对地租

    3.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垄断阻碍着资本自由转入农业部门,限制了部门之间的竞争,因而农业部门的剩余价值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农产品按照其价值出售,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就留在农业部门,转化为绝对地租。

    4.绝对地租的源泉。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来自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