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沃尔多综合折衷行政观
一、生平与著述
德怀特·沃尔多,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术史学家;
求学:文学学士、政治学硕士、博士;
职业:大学讲师、教授、政府官员,以及对公共行政的学术组织工作;
其行政思想的焦点:对各家行政学思想的看法与评论
二、沃尔多行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对传统行政学的评论
1、分析归纳了传统行政学的一般特点:
(1)坚守政治-行政两分法;
(2)一般管理取向;
(3)通过科学分析来寻找一般原则;
(4)强调行政活动的集权化;
(5)对民主价值的基本承诺;
2、分析了传统行政学的思想框架与哲学基础:
(1)传统行政学的价值取向在于有效地接受并支持现在的政治秩序(个人主义、实利主义、平等等等)
(2)传统行政学的思想框架包括:民主使命感、信赖基本规律、信奉进步论与循序渐进论、相信能够据以成立民主统治阶级的专门知识;
(3)传统行政学的哲学基础包括: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与实证主义。
3、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论
充分肯定官僚制理论,认为韦伯对官僚制的阐述与其所时代很合拍。
4、对传统行政学的批判:
(1)政治行政两分法是不恰当不可取的(不能解决民主制与官僚制的冲突,不能解决价值问题);
(2)范式批判:其理性主义倾向过分强调组织之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则;
(3)批评传统行政学家的科学主张:怀疑发展一门行政科学的 可能性,但科学思想仍然是有益和必要的
(4 )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
(二)沃尔多对当代公共行政学的评论与看法
1、分析了组织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的组织理论;
第二阶段:新传统组织理论;
第三阶段:现代组织理论(决策理论、人本主义观、科学管理说);
2、对比较公共行政的评论;
比较公共行政学所运用的理论模型与实地研究证据之间尚存在距离,其前途有待于实现;
3、对公共政策的评论;
公共政策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对于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具有潜在的用途,但却不是唯一的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的手段;
4、对新公共行政学的评论;
虽然新公共行政学的反组织的态度有一定道理,但也是不公正、不合逻辑与不现实的,因为多数创新的技术与方法都是在官僚制组织中产生的,它曾经也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
新公共行政学尚未出现任何新的综合性思想可以取代传统的思想;
(三)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研究领域
1、历史与公共行政:
从历史中寻找洞见、假设、与科学结论
2、官僚制与民主:
官僚制与民主的冲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官僚制与民主确有一些相抵触的特点:等级制与平等,纪律监督与自由,等等);但两者并非完全不相容:两者之间应该寻求融合(如建立在能力与专长之上的普遍标准与机会)
3、公共行政与政治
政治与行政不是可以分离的领域,而是相关领域甚至统一领域;
应该将经济理性、政治理性以及社会理性的概念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公共利益概念结合起来,以免使公共行政失去道德意味并进而退化成纯粹的政府行政;
4、道德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不应该为了寻求效率而只关心技术与科学问题而回避价值和道德问题
公共行政既是一种伦理道德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行政理论必须包含道德学说,自觉研究价值观并用之指引经验研究的方向;
5、逻辑实证主义与公共行政
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只能是逻辑上的,实践中两者紧密相连,而逻辑实证主义却将价值问题置之不顾,因为不是一种很有用的分析方法;
逻辑实证主义导致了一种不成熟的技术取向:即把公共行政视为实现外部界定目标的一种工具,放弃了人类经验领域(审美、道德和形而上学)进而让理性为非理性服务;
因此,需要对价值观念进行自我认识与批评,应在科学性与规范性之间达到一种妥协;
6、科学与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之科学性的怀疑
(1)若就狭义的科学概念而言,他不相信存在或可能存在一门公共行政科学;
狭义科学观:科学是为经验“实在”同假设和定律“安排”在一起的高度抽象的系统化概念以及按照规定的方法论原则获得的合法化知识);
(2)广义上:包括公共行政在内的社会科学都具有科学性;
广义科学观:科学只不过是导致对具体变化进行控制的知识而已)。
7、公共行政:学科、专业和事业
(1)学科地位:一门应用科学;
①与政治学的关系:不仅仅是政治学的子学科(因为政治学未能为公共行政提供一种认识和培育环境)
②与管理学的关系:不应归属于一般管理学派:因为行政的价值观以及行政的技术和方法都不能普遍化,它需要一种特异的技术和有特色的哲学)
(2)一种专业:公共行政应该由一个学科发展成为在大学拥有一个独立的专业学院的专业。
(3)一种事业:一种包括许多方面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的事业,具体折衷性、实验性与开放性。
8、公共行政与未来
公共行政应该探讨由于未来社会变更所引出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更少官僚制色彩,更具国际性的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风格;
由此,公共行政必须变革与转型:公共行政的决策必然会是一个由政策判断、工具判断、法律判断和道德判断组成的联合体,具有多元论的特点(哲学、学科、方法论上);
两种方案
(1)集权主义的方案:
将政府完全一体化并占据支配地位,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加以调和;
(2)无政府主义的方案:更为可取
多重性特点:包含分散的、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公共道德的理解是多元(歧义)的;
主权国家被解散而且其明显垂直型权威结构被复杂的、契约性的、非正式的水平关系所取代。
三、简评
主要不是一个创造者,而是一个评论家;
1、贡献性:
(1)其自身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意义的真知灼见;
(2)其评论:大体中肯和合乎事实,有助于大家更好了解和理解传统与当代公共行政。
2 、局限性:
(1)其自身研究,缺乏一个统一的中心主题、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明确的结论;
(2)其评论,对公共行政研究及其结论持矛盾和犹疑心态,散布了一种悲观与怀疑情绪,建设性不够。
导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本文转载链接:09年自考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第十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