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自考生别自伤要自信

2007/01/10  来源:    字体:  打印

  “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真实地反映了眼下许多大学生地心态,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学生。

  话说我国古代历史,出了不少年轻的政治家兼文学家,想必大家对西汉的贾谊有所耳闻吧?

  贾谊是洛阳人,他成名很早,十八岁时“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二十二岁为汉文帝赏识,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博士官。他写的《过秦论》、《治安策》以及《吊屈原赋》,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文学才华。可惜的是,贾谊在政坛上立足未稳,就被排挤出朝廷。后来,由于贾谊报国心切,不断上书,被复召还京。不过此番汉文帝并不是想采纳他的政治主张,而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使贾谊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不久,贾谊因为汉文帝的爱子梁怀王坠马身亡,忧郁而死。

  贾谊只活了33岁,后人都为之抱惜。当然这位年轻的政治家兼文学家未能实现其抱负,做出一番事业,是与封建社会的用人制度有关,但作为贾谊本人来说,难道就没有什么教训可总结?

  这里就引出了大林这篇文章的话题“自伤病”。这种“自伤病”并不是贾谊一个人所有的。在我们现在社会中,一些有理想有才华的大学生,往往也有过于自负的弱点,当然也包括我们自考生。当他们的才华不为社会所承认或接受时,在工作中一再遭到挫折时,就会烦恼丛生,以致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虽然我们与贾谊的时代已相隔两千多年了,但这种“自伤病”却同样使不少有才华的大学生失去对理想的追求,自暴自弃,甚至自尽者,也不乏其人。

  前两年,大林见过网络上有关于对什么统招生和自考生的大辩论,大林在事后稍微看了那场大辩论的过程,也实在找不出有什么看头的,我也仅有一个想法“花那么多时间来辩论这玩意,还不如拿时间来强大自己,互相做出点成绩来多好。”

  大林在以前的自考文章中曾经说过:不管统招生还是自考生,都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子民,我们都是学习者,没有什么谁好谁不好的。只要是肯学习,肯上进的,那就可以了。我们都是自学生,都是自强不息的自学生,我们应当将学习的念头贯穿我们今后的人生。

  现在再来看看这“自伤病”,大林在网上看到不少自考生,对于自己是自考生感到不幸和无奈,觉得自己处处不如统招生,并列举了大量的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经历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怎么办呢?能说他们一点道理都没有吗?当然有道理!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就这样不幸下去?无奈下去?不可以!

  让我们来看看苏东坡是如何说的,“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恃,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大家是否从中悟出一些自强不息的道理来?

  这里,大林不免想起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大林在这里要说的是“考取学位和谋得一个好的职位固然重要,但良好的习惯和修养同样重要。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了一个人的外表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人们同样会以此去判断一个人。”

  我们自考生虽然没有经受过优秀大学的洗礼,没有优秀的学历,但请相信,我们从自强不息中养成的优秀道德品质却能让我们的外表和内心都无比尊贵!

  多年前,大林也比较看重外表的光鲜,也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未能上优秀的大学,而参加了这在当时我认为是要死不死的自考,但经过这么多年的自考旅途,我也完成了我人生精神层面的一次大蜕变。这大概是我多年遵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结果吧!

  重名不重实,是现今时下用人制度中的一种浮夸之风,前面所说汉文帝对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对其使用好名而不务实,使贾谊难尽其才。眼下的自考生在找工作中到处碰壁,便是其写照之一。

  但是大林在这里仍然要鼓励那些所有正在自怨自艾中的自考兄弟姐妹,不要泄气,不要悲伤,振作起来,先从完善自身开始,脚踏实地走下去,总会有惊喜在前方。

  大林仍然送大家四句话:掌声永远在背后,鲜花永远在别处,目标永远在前面,我们永远在自学的路上。

自考365社区网友 大林

注册享好礼 自考整专业高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