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串讲 >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9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9)

2007年02月09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第九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统计

  1 劳动安全与卫生工作,亦称劳动保护工作,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作事故和职业病,以及对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别保护等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工作。

  2 现代工业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始于18世纪末瓦特蒸汽机的发明。

  3 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10万多人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而死亡,150多万人终生残疾。

  4 1950年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召开的职业卫生联合委员会第一届会议上就提出了这样的工作目标:促进和维持各种职业工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福利于更佳状态,预防工作环境对工人健康的损害,保护工人免受职业有害因素危及身体健康,使工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应于职业环境。

  5 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首先是预防工厂里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其次是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我国,安全生产是一项基本国策。

  6 简述安全生产与卫生统计的意义。

  答:⑴ 全面情况的了解,即劳动条件、安全措施、伤亡事故的发生和职业病的发病等情况的全面了解,是开展和加强劳动安全于卫生工作的前提。

  ⑵ 管理政策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离不开劳动安全与卫生统计提供的信息与分析。

  ⑶ 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安全生产的检查与监督也离不开统计的参与。

  ⑷ 统计还是分析事故和其他职业伤害发生规律性及内在原因的有力武器。

  7 简述劳动安全与卫生统计的内容。

  答:⑴ 劳动条件与劳动保护监察统计。包括:对劳动条件的统计、劳动保护措施实施情况的统计、劳动保护机构及人员配备统计、劳动保护监察统计等。

  ⑵ 伤亡事故统计。包括:伤亡事故次数和伤亡人数统计、伤亡事故分类统计、伤亡事故统计分析等。

  ⑶ 职业病统计。包括:职业病定义与分类、职业病调查、职业病统计指标与分析指标等。

  8 简述劳动安全卫生统计的主要任务。

  答:⑴ 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科学有效的信息收集制度,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劳动安全与卫生的相关信息。

  ⑵ 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生产单位的劳动保护措施实施情况、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情况、安全生产情况、伤亡事故发生的情况何职业病的发病与控制情况等,为管理者和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

  ⑶ 分析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性,预测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概率与趋势,为事故的治理与预防工作服务。

  ⑷ 研究分析职业病的发病原因和发展趋势,为职业病的治理与预防工作服务。

  ⑸ 全面检查监督劳动保护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情况,为加强劳动安全与卫生工作服务。

  9 在我国劳动保护工作中,历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10 劳动安全与卫生统计首先对这些预防和监察工作的情况予以反映。

  11 简述劳动条件统计指标。

  答:⑴ 有毒有害作业登记企业数、作业场所数及作业接触人数统计指标。

  ⑵ 易燃易爆作业登记企业数、作业场所数和经常作业人数统计指标。

  ⑶ 其他危险作业登记企业数、作业场所数和经常作业人数统计指标。

  ⑷ 重大危险源登记企业数与危险源个数统计指标。

  ⑸ 重大事故隐患登记企业数与隐患个数统计指标。

  ⑹ 实施全员安全培训企业数语培训职工人数统计指标。

  12 劳动保护措施计划,亦称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企业生产财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企业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做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13 简述劳动保护措施项目。

  答:⑴ 安全技术措施,以防止工伤事故为目的,共17项。

  ⑵ 工业卫生技术措施,以改善有害职工身体健康的生产环境,防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为目的,共12项。

  ⑶ 辅助房屋及设施,以保证必需得生产卫生为目的。共6项。

  ⑷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所需措施,共5项。

  14 反映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实施情况的指标有:报告期实施项目数、报告期新实施项目数、报告期继续实施项目数、报告期完工项目数、报告期停施项目数、报告期期末在建项目数。

  公式P228

  15 劳动保护措施费用主要包括:⑴ 安全技术措施和工业卫生技术措施费用 ⑵ 劳动保护用品非用 ⑶ 保健食品的费用 ⑷ 劳动保护工作机构的经常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教育费用 ⑸ 其他劳动保护措施费。

  16 劳动保护措施费用统计主要是依据报告期内劳动保护措施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计算报告期劳动保护措施费用总额及构成指标。

  17 劳动保护措施实际支付费用来源:国家和地方专项资金、工伤保险基金、企业自筹基金、其他来源基金。

  18 劳动保护措施实际支付费用用途:企业技术改造支出、制定标准、宣传贯彻、培训教育支出、监察检测监控支出、其他劳动保护技术措施支出。

  19 费用计划完成情况指标:P229

  ⑴ 劳动保护措施费用计划完成率指标

  ⑵ 劳动保护措施费用计划完成进度指标

  20 劳动保护机构的设立和劳动保护专职及兼职人员的配备是劳动安全与卫生工作的基本组织保障,是劳动安全与卫生工作开展的基础。

  21 劳动安全与卫生统计通常计算的指标有:劳动保护机构数、劳动保护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数。

  22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检测机构及人员状况统计指标有: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数、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数、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机构数、劳动安全卫生检测人员数、实施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企业数。

  23 劳动安全的监督检查对于落实各种劳动保护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劳动安全检查一般分为经常性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突击性检查两种形式。经常性的定期检查,多在本企业内部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性检查,多为劳动保护监察部门或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跨企业的生产安全大检查或专项安全检查。

  24 劳动安全检查统计通常以如下指标反映劳动安全检查的质量、频率、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25 受检单位是指一定时期内或一次突击性检查活动中实际接受了安全检查的单位个数总和。

  26 受检率公式P231

  27 事故隐患例数

  28 职业危害场所治理统计指标:职业危害场所登记企业数、职业危害场所登记个数、职业危害场所治理个数、职业性健康检查职工人数。

  29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实施统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统计、起重设备统计、压力输道管道米数统计、其他特种设备台数统计。

  30 伤亡事故统计是统计方法在事故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即关于事故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方法。

  31 伤亡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现场意外发生的,与生产或工作有关的,导致劳动者人身受到伤害,使其一时或永远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32 生产作业现场,一般是指企业的生产区域内。

  33 我国国家标准《企业制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指出,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34 将事故对劳动者人身的伤害依伤害程度分为轻伤、重伤、死亡三类。轻伤,指受伤者经医生诊断必须休息一天或一天以上,损失工作日在105日以下的伤害。重伤,是指受伤者经医生诊断确认已残废或可能残废,或者虽不致残废,但伤势特别严重,损失工作日在105日及以上的伤害。死亡,是指受伤害者在事故现场死亡,或在受伤1个月内因伤重不治死亡的伤害。

  35 反映伤亡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事故、重伤事故、重大伤亡事故(受伤人员中有1-2人死亡)、特大伤亡事故(有3人或更多人员死亡)。

  36 简述我国对伤亡事故是如何分类的?

  答:⑴ 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轻伤、重伤、死亡三类。

  ⑵ 按事故对人身的伤害形式分类,可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20种。

  ⑶ 按事故发生的管理或技术方面原因分类,可分为设备、工具及附件有缺陷等11种。

  37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⑴ 反映伤亡事故发生次数和规模的总量指标:伤亡事故次数、事故伤亡总人数、工作损失日。

  公式P237

  ⑵ 反映伤亡事故严重程度的分析指标:

  千人死亡率:公式P238

  千人负伤率:

  千人重伤率:

  伤害频率:

  伤害严重率:

  伤害平均严重率:

  百万吨死亡率:

  ⑶ 反映伤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指标:

  1 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主要统计指标有:

  a 因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b 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c 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2 间接经济损失,主要统计指标有:

  a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b 工作损失价值  c 资源损失价值  d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e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f 其他损失费用

  3 统计计算方法:公式P240

  4 经济损失和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

  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

  重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含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

  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38 简述伤亡事故的分析方法。

  答: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可采用文字分析、数字统计分析、图表统计分析及建立事故档案等方法进行。

  39 图表分析分为主次图、因果图、事故管理图。

  40 事故管理图的主要作用。

  答:⑴ 根据生产任务的阶段性,分析比较各统计周期安全管理水平的变化情况,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⑵ 严格控制事故的发生,发现并及时消除隐患。

  ⑶ 拟订年度控制目标。

  ⑷ 检查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等等。

  41 控制图分为计量控制图和计数值控制图两类。计量控制图包括单值控制图、中位值、平均值和极差控制图等。计数值控制图包括事故率控制图、事故次数控制图等。

  42 事故档案是工厂生产技术管理档案重要内容之一。档案内容包括事故调查分析、处理资料和现场照片等内容。事故档案是未来研究事故,探讨事故发生规律的重要资料和基础。

  43 简述我国职业病是如何定义的?职业病统计原则是什么?

  答:职业病一般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统计的原则:

  ⑴ 要严格分清法定职业病与其他疾病之间的界线,不允许将后者作为职业病统计。

  ⑵ 对患有上述各种疾病的患者,应弄清是职业性伤害而致病的,还是与职业无关的其他原因致病的。

  ⑶ 职业病统计是以诊断确诊的职业病病例为对象,所以一般是自诊断确诊之日起进行统计。

  44 简述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种类包括哪些?

  答:2002年4月,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分为十大类,共115种。包括:

  ⑴ 尘肺,包括各类尘肺13种。            ⑵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11种。

  ⑶ 职业中毒,包括56种各类中毒。        ⑷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5种。

  ⑸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3种。       ⑹ 职业性皮肤病,包括8种。

  ⑺ 职业性眼病,共3种。                 ⑻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共3种。

  ⑼ 职业性肿瘤,共8种。                 ⑽ 其他职业病,共5种。

  45 所谓职业性有害因素一般包括:⑴ 生产过程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⑵ 与劳动状况有关的有害因素。⑶ 与生产环境有关的有害因素。

  46 职业病调查,是搜集职业病发病、患病及其治疗等有关方面资料的调查活动。

  47 简述职业病统计的任务。

  答:职业病统计的是以上述法定职业病为对象,其任务是通过经常性统计和职业病调查,搜集大量的有关资料,经过整理分类,计算出有关的指标,以便及时掌握各种职业病的发病、患病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并对各种职业病的变化趋势、发病规律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预防和治疗职业病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服务。

  48 职业病普查的成本较高,不宜经常进行。职业病受检率公式P248

  49 简述职业病分析指标。

  答:⑴ 职业病发病人数、例数和发病率。

  职业病发病人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新患职业病人数的总和。它反映了职业病发病的人员规模。

  职业病发病例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新发生的职业病病例数的总计。它反映职业病发生的规模。

  职业病发病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从事某种职业、工种或作业的劳动者中某种职业病新发病程度的相对指标。公式P249

  ⑵ 职业病患病人数、例数和患病率。

  职业病患病人数和患病例数都是时点指标。

  职业病患病率,是反映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从事某种职业、工种或作业的职工中患有某种职业病的普遍程度的相对指标。公式P250

  一般讲,在受检率达到90%以上的前提下,计算的患病率才较为可信,否则其可信程度较差。在受检率较低时,可计算受检人群患病率来替代一般患病率指标,公式P250

  ⑶ 职业病治愈人数和治愈率。

  职业病治愈人数,是指一定时期内职业病患者中经过治疗和休养而痊愈的人数累计。它反映了职业病治疗的总成果。

  职业病治愈率,为一定时期的职业病治愈人数与同期的患病人数的比值,表明了职业病的治愈程度和治疗效果。公式P250

  ⑷ 职业病死亡人数和病死率。

  职业病死亡人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因患职业病导致死亡的人数累计。它反映了职业病致死的总规模。

  职业病病死率,为一定时期内的职业病死亡人数与同期的职业病患病人数的比值,表明职业病患者的死亡概率。公式P251

  ⑸职业病发病工龄。

  职业病发病工龄,是指职业病患者自其开始从事带有致其患病因素的工作,直至其被确诊患病为止的工作年限。

  职业病发病工龄是研究职业病发病规律的重要资料。

  统计上通常注重统计如下几种职业病发病工龄:即更高发病工龄、更低发病工龄、平均发病工龄和众数发病工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