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自考“公共经济学”考情分析
一、历年试题的分布情况
《公共经济学》历年试题的分值分布情况如下(以2009~2010年国家考试统计):
|
章节 |
2009.4 |
2009.10 |
2010.4 |
2010.10 |
总计 |
年平均分 |
| 第一章 | 1 | 2 | 2 | 4 | 9 | 2 |
| 第二章 | 34 | 17 | 25 | 15 | 91 | 23 |
| 第三章 | 4 | 10 | 21 | 14 | 49 | 12 |
| 第四章 | 2 | 11 | 8 | 7 | 28 | 7 |
| 第五章 | 2 | 9 | 15 | 9 | 35 | 9 |
| 第六章 | 19 | 16 | 4 | 16 | 55 | 14 |
| 第七章 | 13 | 10 | 13 | 10 | 46 | 11 |
| 第八章 | 0 | 9 | 1 | 9 | 19 | 5 |
| 第九章 | 20 | 6 | 11 | 8 | 45 | 11 |
| 第十章 | 5 | 10 | 0 | 8 | 23 | 6 |
(一)知识点分布
全书可分为七大部分,公共经济学概述、混合经济及政府的经济职能、公共产品和外部性、不同类型政府的选择、公共支出、税收、财政政策等,共398个知识小点。其中,第二部分(Ch2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第三部分(Ch3公共产品理论)、第五部分(Ch5支出理论&Ch6支出政策)、第六部分(Ch7公共税收理论&Ch8税收制度)、第七部分(Ch9财政政策&Ch10赤字)是重要章节,在整个卷面中所占分值比较大。
单选覆盖10个章节,多数是对简单知识点的识记和推断,难度不大;多选题型隔次出现(多数集中在10月份的那次),但总体比较简单、识记就够用;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分布较广,考察的是知识点的识记,2-10章每章近一题;论述题和材料题集中在 “公共部门扩张”、“市场失灵”、“公共支出”等部分,可以多看一下书上对这几个点的辅助材料和分析,另外,多关注一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试题难度
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表面知识。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虽然每年均有偏题出现,一般是属于课程涉及的较细的内容,但所占比例较低,属于正常情况。总体而言,试题难度适中。
二、历年试题结构分析及答题技巧
(一)单选题(每题1分,总20—25分)
1、政府经济学也被称( B )。
A.宏观经济学 B.公共经济学
C.微观经济学 D.政府统计学
单选题的解题技巧:主要考察对重点概念、代表观点、代表人物的识记,掌握书中基本概念和老师提醒的易考点。
(二)多选题(每题2分,总0—10分)
2、良好税制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
A.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B.易于管理
C.灵活性 D.透明度
E.公平
多选题的解题技巧:重复的概率比较大,注意老师提醒的易考点。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4分,共5题,总15-20分)
3、混合经济
答:混合经济是当今各国的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指出和管制等,来应付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等情况。
名词解释题的解题技巧:和单选题类似,但注意平时对基本概念的记忆。
(四)简答题(每题6分/8分,共5题,总30—40分)
4、政府失灵的定义及其表现是什么?
要点:(1)市场失灵是指当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低效率。
(2)市场失灵具体表现: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外部性问题;市场垄断;失业问题;公共产品问题;消费者无知;市场调整过程的代价;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简答题的解题技巧:分布较广,有一定的难度;写时一定要分好层次,不要写成一团。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总10分)
5、试论述政府将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几种做法并做出评价。
答:(1)政府通过发行大量纸币,用来购买商品与劳务,使货币贬值,也就是“通货膨胀”;
(2)政府对自己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收费;
(3)借款,例如发行国债;
(4)征税,是政府收入更重要的来源。
论述题的解题技巧:重点考察“市场失灵”、“公共部门扩张”、“公共支出”和“税收的必要性和原则”几方面,重点看一下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