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简答题(1)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3个目的(与意义相同):
1、建立科学的社会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得出科学理论>
2、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解决社会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
3、在实践中检验政策、计划和理论。<实践中检验理论>
二、调查研究的3个工作准则:
1、实际出发,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困难。2、坚持事实求是的态度。3、采取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在现实工作中,作为一名调查研究人员应努力做到(6点):
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不畏艰苦,勤奋工作。 3、尊重被调查者的权益、利益和名誉。
4、主动与被调查者建立关系。5、具备专业知识和调研能力。6、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
四、西方社会研究方法论4个不同的观点:——<重点>
1、关于社会规律性对立:
<1>实证主义者强调社会现象有规律;<2>人为主义者强调社会现象不具有规律。
2、社会现象的三大对立:
<1>实证主义强调宏观研究,强调整体认识和客观检验(代表人物:孔德),主张在宏观层次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调查和统计来研究社会现象。
<2>人文主义强调微观研究,强调个体认识和主观判断(代表人物:狄尔德),主张在微观层次上通过实地调查来直接了解具体的社会生活状况。
3、如何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的对立:
<1>客观解释;静态分析及定量分析;实证主义者主张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解释,这种解释是象自然科学那样客观说明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外部原因。
<2>主观解释;动态分析及定性分析;人文主义者则认为影响社会现象的因素除外部原因外,还有内在原因。
4、在分析方法上的对立:
<1>实证主义者强调静态分析和数量分析;<2>人文主义者强调动态分析和定性分析。
五、马克思方法论4个的基本观点:
1、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即“静态和动态相结合”。
3、对立统一的观点,即对任何事物及现象分析都要“一分为二”。
4、质与量相结合的观点,即要求“定量和定性、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六、社会调查分类3个的目的:
1、从具体调查中归纳类型,通过各种类型优、缺点的分析,对调查经验进行总结。
2、依据各种类型特点和适用范围的认识,指导今后调查研究。
3、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认识,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七、理论研究与社会研究的比较<二者的联系>
1、区别:与应用性调查研究相比,理论性调查研究更注重分析社会现象的一般性和普遍性。
2、应用性研究与理论研究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联系):
<1>应用性研究能够为理论研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理论研究的成果又有助于应用性研究。
<2>在具体的社会调查中,理论性与应用性很难截然分开,因为一项调查研究的任务有可能是双重的。
八、个案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1、个案调查是通过深入“解剖麻雀”来描述各个“点”的情况。(典型调查的作用也在于此)
2、抽样调查则是要了解“面”上的情况,它试图详尽地分析各个“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从总体上把握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九、调查研究的总结阶段的4个主要任务:
1、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2、将调查报告中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或理论领域。
3、总结调研工作中的优缺点,为今后的社会调研提供正反两面的经验。
4、对调查研究报告及其成果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