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历年试题 > 自考“市政学”全书所有简答(1)

自考“市政学”全书所有简答(1)

2007年02月05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第一章 绪论

  研究当代中国市政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2、从政治体制上说,中国不搞“三权分立”,而实行权力统一原则

  3、当代中国正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当代中国的“市”,比较复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

  5、当代中国的“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政府

  市政的主要特征:(多选或判断)P4

  1、政治性(市政实质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它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性(市政也是个历史概念,有一个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

  3、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五一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4、综合性(现代声调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P7

  1、市政学研究市政主体

  2、市政学同时要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

  3、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市政学是研究市政现象、市政过程内在本质联系的科学)

  市政学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P10

  1、专门分析城市

  2、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

  3、对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P10

  1、与政治学P10

  2、与行政学P11

  3、与城市学P11

  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P12

  1、系统的研究方法

  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P15

  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

  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的迫切需要

  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1、城市的特点:

  ①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

  ②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③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

  ④文化构成的异属性。

  2、城市形成的条件:

  包括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

  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稳定的区域性的商业生产和商业交易)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离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手工业和农业中分离出来

  城市形成的历史条件:

  ①战争性质的变化

  ②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

  ③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

  3、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②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③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

  ④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⑤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4、城市化的特点:

  ①增长迅速而持续。

  ②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

  5、目前世界性组织及各国在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采用的是“人口比重”的城市化水平指标。

  6、城市化衡量的单一指标有

  ①城市化水平指标

  ②城市化速度指标

  ③城市化质量指标

  7、在城市化的共性看,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①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②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③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

  ②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

  ③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④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⑤农业发展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工业化作为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①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②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

  ③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

  ④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市场化的直接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

  ②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

  ③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的展开得以实现

  8、城市化的类型

  ①从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分为(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

  ②从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方向进行考察可分为(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

  9、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期

  ①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1949-1957年)

  ②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1960年)

  ③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年)

  ④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年)

  ⑤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10、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①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这是与其他国家更主要的区别)

  ②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

  ③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

  ⑤人口的高增长量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1、中国的政府主导型城市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控制,形成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三位一体的城市体系

  ②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受政府控制

  ③城市化初始阶段的资金积累以政府政策为保障

  ④城市化速度受政府调控

  12、简述中国城市化的方针

  ①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

  ②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

  ③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13、大城市具有中小城市难以替代优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大城市能够节约成本,带来较高的经济效应。

  ②大城市的发展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③大城市发展可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④少数特大城市向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区域优势。

  14、中等城市的优势主要有哪些方面

  ①有利于“发展中间促两头”,推动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

  ②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

  ③有利于城市化两种方式的协调(两种方式:内涵式与外延式)

  15、小城市的发展对我国农村城市化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便于农业剩余劳动人口的转移。

  ②利于农村社会转型。

  ③利于地方性城市网络系统的形成。

  16、近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①城市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急增

  ②城市成为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学技术中心

  ③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类文化汇集的区域

  ④城市亦是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更为集中之地

  17、简述消极型城市化状态的类型:(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

关注添加

扫码添加学习顾问

了解考试计划,进行学习规划
备战考试,获取试题及资料

扫码下载APP

海量历年试题、备考资料
免费下载领取

扫码进入微信小程序

每日练题巩固、考前模拟实战
免费体验自考365海量试题

免费题库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