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串讲 > 2016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持久

2016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持久战的方针

2015年11月18日    来源:自考365   字体:   打印

  《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综合运用2)(论述)

  (1)提出背景:针对抗战初期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2)主要内容:

  总: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分:

  特点: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这句话包含了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前途和规律:(建立在对四个特点分析的基础上)(1)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2)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因此,更后胜利属于中国。

  进程和方针: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更后胜利的更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更后取胜。

  (3)意义: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自考交流群

扫码领取试题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