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自考急救护理学考点:抽搐
抽搐定义
抽搐是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强烈收缩,发作形式可以是强直性、阵挛性和混合性等多种形式,临床上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不同于痉挛、惊厥:痉挛是指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可发生于骨骼肌和平滑肌;强烈的骨骼肌痉挛称为抽搐,一般多无意识障碍;伴有意识障碍的抽搐称为惊厥。
病因
颅内疾病:先天性、外伤、感染、肿瘤、变性疾病、血管病。
心脏疾病
代谢障碍
中毒:铅、砷、樟脑、有机磷。
神经症
其他:高热惊厥、中暑、破伤风、狂犬病、特发性癫痫。
发病机制
由于引起抽搐的病因不同,其发病机制也各异。
人体肌肉的运动受大脑控制,当管理肌肉运动的大脑相关细胞暂时过度兴奋,则会发生不能自控的肌肉运动,可局限于某群肌肉,或身体一侧或波及全身。
病情评估:资料收集
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服药史、外伤史、诱发因素;
发作先兆、形式、持续时间、频率及发作后感觉;
了解年龄、职业、发病季节等。
病情评估:体检
监测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观察抽搐发作形式的特点:
全身强直性抽搐:全身肌肉强直,一阵阵抽动,呈角弓反张,双眼上翻或凝视,神志不清。
局限性抽搐:大多神志清楚,几秒或数分钟,抽搐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者称为惊厥持续状态。
高热惊厥:6个月至4岁的小儿,发作为时短暂,抽搐后神志恢复快,多发生在发热早期,热退后一周脑电图结果正常。
病情评估:病情观察
危急征象:抽搐持续发作引起脑缺氧,反复抽搐发作伴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病情评估:辅助检查
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
脑脊液检查:感染、出血。
脑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CT、MRI、血管造影。
急救与护理
原地平卧,头偏一侧并略向后仰,颈部稍抬高,松解衣领、皮带或腰带等。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吸氧,防止舌根后坠,对强直阵挛型持续发作的病人,应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与呕吐物并放置牙垫。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监测。
注意做好病人防护,防止坠床、舌咬伤及由误吸造成的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对出现严重呼吸抑制的病人,应及时予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防止病人在剧烈抽搐时与周围硬物碰撞致伤,但不可强力按压抽搐的肢体,以免引起损伤。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选用药物止惊,静脉注射地西泮或肌注苯巴比妥钠,或以10%水合氯醛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迅速控制发作并寻找病因,予以相应的治疗。
伴有高热者应配合降温处理。
重点内容
领会:抽搐发作的形式与特点
简单应用:抽搐的急救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