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自考“公共经济学”串讲笔记(10)
(三)官僚理论——P66-70
1、官僚——在这里指的是各级政府机构中任职的个人。
2、官僚的行为特征有
(1)无产权约束;
(2)高度垄断;
(3)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
(4)由于公共产品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关系,因此难以对政府行政部门的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
(5)监督困难。
历年试题13:(2010.4简答题)简要官僚经济人性质弊端的主要表现。
[解析]该题考查对官僚行为特征的领会和结合应用。由于官僚的行为特征有(1)无产权约束;(2)高度垄断;(3)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4)由于公共产品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关系,因此难以对政府行政部门的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5)监督困难。同时官僚是理性经济人,那必然会想实现自身利益的更大化,因此官僚私欲的无限性、官僚机构的扩张、预算规模的扩大都成为其弊端的主要表现。参考教材第67页。
3、官僚预算更大化理论:“尼斯卡南”认为官僚的预算由政治家决定,政治家根据对官僚产出量来决定预算规模。
官僚效用更大化理论:“米盖”和“贝兰格”认为官僚们不会一味追求预算规模的更大化,而是追求能够为自己所得的预算结余的更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