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串讲 > 自考“档案文献编纂学”笔记(2)

自考“档案文献编纂学”笔记(2)

2007年02月06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第六章 档案文献的查找

  1、简答:查找档案文献的意义?

  (1)名词:档案文献的查找工作:确定了汇编题目并拟制了选材大纲以后,编者应根据汇编题目的要求和选材大纲的范畴,在比较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将有关的档案文献通过调查和寻找收集到一起,以供进一步挑选。(重点)

  (2)为了给下一阶段挑选档案文献的工作创造条件。编者只有立足于雄厚的材料基础之上,才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1) 为了丰富和充实汇编的内容。查找工作是在一部汇编中,为读者提供与本专题有关的绝大部分重要材料的主要手段和保证,其目的乃尽可能以较为全面、系统地档案文献说明汇编题目,为广大读者创造便利条件。

  1、论述:查找档案文献的原则?

  查找档案文献时,应该遵循在汇编题目要求的范围内“全面查找,宁多勿漏”这一重要原则。

  (一) 全面查找:所谓全面查找,即指对档案馆内凡是与汇编题目有关的各个全宗和类别,以及档案馆外有可能保存有关文献的地方,编者都要亲自去了解、查找。仅仅依靠检索工具作为查找的指南,是很不够的,因为有些档案文献的内容在检索工具中虽然未得到反映,但恰恰是汇编所需要的;也有不少长年被人们认为无需查找的全宗、类别和案郑其中却包含有汇编所需要的珍贵史料。因此,编者必须将与汇编题目有关的,以及可能有关的所有全宗,类别和案郑内的全部档案文献,一一过目。

  (二) 宁多勿漏:所谓宁多勿漏,就是根据汇编题目所要求的范围,收集到的档案文献宁可多一些,尽更大努力防止遗漏某些应选入汇编的档案材料。尤其在编纂数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大型汇编时,由于题目范围大、时间断限长、涉及问题多,只有收集众多的档案文献作为选材的基础,才可能全面、深入、准确地反映出汇编题目的内容。

  坚持宁多勿漏的原则,绝不是“多多益善”、“凡档皆收”,在执行时务必掌握好标准,做到博约得当。“博”,就是通过“全面查找”,实现“宁多勿漏”:“约”,则是收集档案文献不能离开汇编题目要求的范围,更不能任其所好,无限牵连或漫天撒网式地查找材料。为使查找的材料博约得当,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注意不能无必要地拉长所要查找材料的时间断限。

  (2)要注意不能牵强附会地将一些与汇编题目无甚关系的人物、事物及事件的档案文献收集起来。

  论述:查找档案文献的原则?

  查找档案文献时,应该遵循在汇编题目要求的范围内“全面查找,宁可勿漏”这一重要原则。

  (一)、全面查找:所谓全面查找,即指对档案馆内凡是与汇编题目有关的各个全宗和类别,以及档案馆外有可能保存有关文献的地方,编者都要亲自去了解、查找。仅仅领先检索工具作为查找的指南,是很不够的,因为有些档案文献的内容在检索工具中虽然未得到反映,但恰恰是汇编所需要的;也有不少长年被人们认为无需查找的全宗、类别和宗郑,其中却包含有汇编所需要的珍贵史料。因此,编者必须将与汇编题目有关的,以及可能有关的所有全宗、类别和案卷内的全部档案文献,一一过目。

  (二)、宁多勿漏:所谓宁多勿漏,就是根据汇编题目所要求的范围,收集到的档案文献宁可多一些,尽更大努力防止遗漏某些应选入汇编的档案材料。尤其在编纂数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大型汇编时,由于题目范围大、时间断限长、涉及问题多,只有收集众多的档案文献作为选材的基础,才可能全面、深入、准确地反映出汇编题目的内容。

  坚持宁多勿漏的原则,绝不是“多多益善”、“凡档皆收”,在执行时务必掌握好标准,做到博约得当。“博”,就是通过“全面查找”,实现“宁多勿漏”:“约”,则是收集档案文献不能离开汇编题目要求的范围,更不能任其所好,无限牵连或漫天撒网式地查找材料,为使查找到的材料博约得当,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要注意不能无必要地拉长所要查找材料的时间断限。

  第二 第二、要注意不能牵强附会地将一些与汇编题目无甚关系的人物、事物及事件的档案文献收集起来。

  (理解)简答:查找直接档案全宗的意义?

  凡与某一汇编题目有直接关系的档案全宗,称之为直接档案全宗。在查找档案时,应该首先从直接档案全宗入手,然后再查找其他的全宗予以补充。

  首先查找直接档案全宗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可以保证汇编内档案文献的有机联系,避免材料显得过于零碎。

  第二 首先查找更直接、更集中、更系统地反映汇编题目的全宗中的档案,使直接全宗构成汇编的主体,可以避免重复劳动。

  第三 与汇编题目关系更直接的全宗,往往保存了该专题档案文件的原稿或正本,首先查找到档案原件,就可以不再收抄件了,这样做就保证了材料的真实性,从而能够准确反映作者的意图。

  (理解)简答:查找间接档案全宗的意义?

  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时间形成的档案,往往保存了从各自的角度和不同的程度,共同记载某汇编所要反映的历史事实或人物,这些档案文献一般分藏于各个全宗之中,比较分散。表面看去这些全宗与某个汇编题目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经过认真查找,便会发现其中包含这个专题所需要的一些材料,我们就稳定这类全宗为间接档案。

  由于间接档案全宗中的某些档案文献可以说明汇编题目,因而这样的档案全宗同样是重要的。

  在查找间接档案全宗时,遇到以下两种情况,应引起编者的重视:

  第一 有一种情况是,与汇编题目有直接关系

  本来就不完整,或后来缺损散失,仅仅领先档案来说明汇编题目已很困难,因此,要借助其他文献资料予以补充,回忆录便是其中的一种。

  简答:如何利用各种检索工具查找档案文献?

  (一)到档案馆查找档案文献,要熟悉和利用档案馆介绍、全宗介绍、案卷目录、各种专题目录、档案存放地点索引、人名索引和专题索引等检索工具。

  (二)查找其他材料、回忆录、报刊、杂志等等,则要掌握和利用图书目录、报刊索引、期刊介绍等查找和参考工具。

  (三)查找古代文献,还要熟悉古籍的分类、源流和行种大型丛书、类书的编纂原则和体例,具备一定的古籍目录知识。

  填空题:

  1、我国古代的书籍,依(《七略》即汉朝把书分成七类>)分类,称(七分法)。

  2、到(唐朝)修《隋书 经籍志》,才正式确定(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

  3、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书。

  4、史部:收录的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和地理书。《隋书 经籍志》分为(正史、古史)等13类,(清代《四库全书》)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等15类。

  5、子部:收录是先秦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

  6、(《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医家、农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等14类。

  7、集部:收录的是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文章、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

  8、(《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

  名词解释:“求书八法”:(必考)

  一曰即类以求 二曰旁类以求

  三曰因地以求 四曰因家以求

  五曰求之公 六曰求之私

  七曰因人以求 八曰因代以求

  求:找出档案。

  求书作法:找出档案的八种方法

  论述:“求书八法”的内容?

  宋代学者郑樵提出的“求书八法”的内容为:

  一曰即类以求 二曰旁类以求

  三曰因地以求 四曰因家以求

  五曰求之公 六曰求之私

  七曰因人以求 八曰因代以求

  “即类以求”指按各种文献所属类别查找。

  “旁类以求”指从与所需文献相关联的其他类别去查找材料。

  “因地以求”指根据文献与地区的各种关系去查找材料。

  “因家以求”原指对于古籍文献,可以根据它所属的学派去查找,对于近现代文献,则可以引申为根据它所属的体系、学术派别去查找。

  “求之公”原指到官家图书馆馆查找材料,现在指到公家图书馆、档案馆及资料室查找材料。

  “求之私”指根据文献的作者或文献内容所反映的人物去查找有关材料。

  “因代以求”指文献中反映的人物、事物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从该时期形成的档案资料中查找所需材料。

  郑樵的“求书八法”对于我们今天在编纂档案文献汇编时查找各种档案文献,仍有参考借鉴价值。现在的一些查找资料的方法,也正是从“求书八法”发展演变而来。

  第七章 档案文献的挑选

  1、简答:选材的意义?

  名词解释:选材:已经查找到的档案,虽然不同程度地考与汇编题目有关,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档案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可能被选入汇编,要求编者按照科学的原则,对已查找到的档案进行选择。

  (1)围绕一部汇编的题目查找档案,由于本着“全面查找,宁多勿漏”的原则,往往缺乏对其史料价值深入研究,有相当一部分档案不具备编纂公布价值,应当将其剔除。

  (2)已经查找 到的档案,有的属于“档案法”规定不准公布的范围;也有的档案虽然内容很好,但残缺或不表,编者只好将其弃之不录。

  为了保证选入汇编内档案文献的质量,选材是整个编纂工作的关键性环节。

  2、论述:选材的原则?

  (1)遵循历史唯物主义。选材时必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使选取入汇编的档案真实可靠地反映历史本来面貌。要求编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自实际的史实出发,人具体的档案着手。要求编者实事求是地遵循历史事实的客观性,保持档案内容的原文原意,只有保证选入汇编的档案文献真实,才能保证历史史实的真实,即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能否在选材时实事求是,也是衡量一个编者有无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标志之一。

  (2)深入分析档案的史料价值。档案的史料价值,也是档案的利用价值,应该对读者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尤其有的档案的史料价值,是其他类型的文献所不具备的,这样的档案在选材中,只要和编纂题目有关,就应处于首屈一指的被选地位。

  (1)紧紧围绕汇编题目。主要为了防止离题滥选,防止编者选材时,对每件档案皆爱不释手,至使选入的档案,造成汇编内的档案文献杂乱无章,所以要紧紧围绕汇编题目。

  (2)尽可能选择档案原件。某些汇编题目的档案原件可能不存,查选一些已经编纂公布的档案文献,以保持本汇编的完整性、系统性,无疑是必要的。围绕某一汇编题目的档案原件,如果具备了编纂公布的条件,那么,应坚持选入档案原件。

  3、 简答:如何从档案记载的现象年到问题的本质?(理解)

  档案多为记录了一些现象。任何现象都反映一定的本质问题,既不能出现赤裸裸的所谓“本质”,又不可能存在不反映本质的单纯“现象”,这就决定了选材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可能性。选材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求编者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需要编者用现代理论去分析档案中记载的历史现象,以选择所需档案。

  第二 档案的形成情况十分复杂,存在着虚假的记载,记述的现象若是虚假的,就加据了现象与本质的对立,要揭露假象,看到真正的本质。

  第三 选材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对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需要编者对档案中的现象反复研究,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从而正确掌握档案的史料价值。

  第四、档案中的现象尽管多种多样,但本质不一定有变化,甚至看来互相矛盾的现象,实则乃同一本质派生出来的。选材时要善于透过不同现象看到真正的本质。

  第五、通过私人信函。日记。私下谈话记录等等档案发现本质问题。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途径。

  4、名词解释:典型材料:有的档案往往能具体、集中、生动、深刻地反映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这种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档案就是研究有关专题的典型材料。

  5、论述:选择典型材料的意义和方法?

  答:选择反映汇编题目的典型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有的历史人物一生经历了一些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的历史事件也总与关键人物息息有关,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很可能形成典型材料,这些材料不仅是汇编内说明题目的主要部分,还可以从思想方法上提高编者分析和鉴别档案的能力,应注意选择这样的典型材料。

  第二 有些档案的内容较为详尽、细致地描述了一些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使读者可以从中把握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全貌或局部详情,成为各种史著研究的重点,这亦是另一种类型的典型材料。

  第三 有些历史专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造成多年悬案。一旦发现了能解决这些争论的档案,则如获至宝,选入汇编,可以填补历史研究空白,甚至震惊学术界,即成为典型材料。

  第四 围绕一部汇编题目,选材时,编者必须注意到典型材料的多样性、相对性及连续性。

  其一 典型材料的多样性,选材时,应注意选择各方面的典型材料,以构成整部汇编的精华。

  其二 典型材料的相对性,系指同一人物、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对于汇编题目来说也是相对而言的,不能简单、片面、静止地选择典型材料。

  其三 典型材料的连续性,档案可能构不成典型材料,将一些孤立的非典型材料联系起来研究,这一组档案就共同构成了典型材料。

  6、简答:组合选用不同类型的档案文献的方法有哪些?

  (一)点与面材料的结合选用。不同的档案总是记述了不同范围内发生的情况,有的反映了局部的情况,有的反映了全局的情况,将这种选材要求概括为“点面结合”,互为说明、互为补充。

  (二)虚与实材料的结合选用。有些档案内容纯属抽象的理论,充满抽象概念的档案。还有的档案,记述的是具体、真实的史实,选材时应注意“虚实结合”。

  (三)正面与反面材料的结合选用。所谓“正面”材料,有两种类型:维护国家和民族正义立场而形成的档案;凡观点、内容正确的档案,皆可视作正面的材料。在汇编内选择反动阶级形成的档案以及观点、内容错误的档案,即选择“反面材料”也是必要的。正反两方面材料的结合选用,是使汇编能将历史的对立统一本质反映出来的重要方法。

  (四)观点、内容相互对立材料的结合选用。选材时,挑选必要的互为矛盾的档案,可使读者了解到历史的客观性及矛盾性。

  (五)不同种类材料的结合选用。说明一个专题的档案文献的种类很多,要根据汇编题目的不同特点,注意不同种类档案文献的结合选用,充分发挥我国档案种类繁多这一特点。

  6、简答:选择档案内容的完整方法有哪些?

  答:选材过程中注意选择那些有往有复、有始有终、有疑有答的档案,以给读者提供完整的史料。

  (1)有往有复。所谓“有往有复”,指围绕一个历史事件,两个单位或两个人物文件往复,以解决某个问题,要求编者必须将往复文件完整地选入汇编。

  (2)有始有终。选材时,编者并非首先见到反映某些史实的发端材料,很有可能更先见到的是反映事件进行中,甚至事件行将结束的档案,编者应该“追根溯源”,使所选档案反映的史实“有始有终”。

  (3)有疑有答。读者阅读某些档案,对其中记载的内容产生疑问,是很自然的,应设法再选入有答案的档案,有疑有答,才能反映历史的完整性。

  7、名词:选本:一份档案文件存在不同的文本或版本,其内容也不尽相同,史料价值亦互有差别,编者选材时,应认真比较不同文本或版本,将更能体现档案作者本人意图的文本或版本选入汇编。

  8、清人张之洞曾经说:“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即无缺残无删削的版本),二、<精校>(即精校精注本),三、<旧本>(即旧刻、旧抄本)。”

  < >内为填空。

  9、简答:选本的要求?

  (1)多方查找不同版本互校。正因为同一件档案文献形成了不同版本,因而进行编纂工作时,在查找阶段即应多方搜寻不同版本。

  (2)认真核对不同版本中文字的差异。发现同一件档案的不同版本,往往首先注意的是不同版本在文字上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文字有不同之处,编者应通过考订,确定出哪种版本的文字正确,以保证汇编内档案文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结合不同版本产生的历史背景选本。许多档案文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以至出现不同的版本,应以适当方式,说明选择此本的原因,甚至应该说明其他版本的不同内容及产生不同内容的历史背景。

  (4)版本互异时应选择祖本公布。祖本即一文诸版本中更早形成的版本,蓁版本皆是祖本的派生物,因此祖本可视作原始档案。为了表现历史之真实,亦为了防止传抄、翻印本中出现错讹,应尽量选择祖本公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