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他把乐的感化作用看成是育人的
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他把乐的感化作用看成是育人的( )。
- A.更高境界
- B.现实途径
- C.基本手段
- D.根本目的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孔子将礼、乐并重,将乐的感化放在人的更高境界造就的位置上,与礼相辅相成。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其“兴于诗”主要指感发情意,启迪智慧;其“立于礼”主要指通过道德规范约束来立身;而“成于乐”则把“乐”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参见教材P363。 本题知识点:美育的特点
让自考更有氛围,想加入自考365订阅号请添加zhengbaozikao365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