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语言崇拜的表现,并做简要评述。
举例说明语言崇拜的表现,并做简要评述。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中国人的语言崇拜有很多表现,比如语言运用中的趋吉避凶和对姓名的避讳。趋吉避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习俗,而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汉语同音词多,汉民族有重含蓄、忌直言的文化心态,因此人们往往利用同音词进行谐音取义,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愿。例如,人们希望“年年有余”,因“鱼”与“余”同音,因此“鱼”就特别受宠:春节时,人们往往要吃鱼来预祝年年有余,而且一般不能把鱼吃完,否则就是无鱼(余)了。在利用谐音构成吉利的同时,人们也利用谐音避开一些与“凶险”义相关的词语,这就是语言禁忌。语言禁忌产生于人类对语言灵物的崇拜与信仰。广州话忌讳的词是很多的,人们常用谐音的方式避忌,如“空屋”叫“吉屋”,因“空”与“凶”同音;雨伞叫雨“遮”,因“伞”与“散”同音。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讳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回避。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例如,唐乾封元年的《于志宁碑》中的“世”作“卅”。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秦庄襄王名子楚,于是秦国讳“楚”,称“楚”国为“荆”,实际上,“楚”和“荆”是同一种植物的两个名称。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在《史记》中改“张孟谈”为“张孟同”,改“赵谈”为“赵同”。
语言崇拜源于巫术,是一种迷信,这是我们对这一事项本质的认识,但因为它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形成了许多民间俗信,成为一种礼仪,因此我们又要“入境问禁”、“入乡随俗”,尊重和理解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和习惯,以便与人更好地交往。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8。 本题知识点:语言观念,
让自考更有氛围,想加入自考365交流群请添加小编微信zbzikao365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