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类 > 艾里康宁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跟不同年龄的孩

艾里康宁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跟不同年龄的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先

2018年12月14日    来源: 自考365   字体:   打印
报名预约
艾里康宁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跟不同年龄的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先跟3 岁孩子玩。
在孩子藏起来之后,主试没有立刻去“找”他,而是故意在他旁边等了两三分钟,装作不能找到他。这时候孩子就不能控制自己了,他自己来破坏规则了,他会跳出来或大声喊道:我
在这里呢!”6岁儿童则完全不同于3岁孩子,规则和结果对于孩子开始有了特殊的意义。主试建议让一个6岁孩子跟一个3 岁孩子一起躲藏起来,他又装作不能马上找到他们,很快就听到孩子兴奋和压低的语声。小的孩子又要暴露自己,而大的孩子不许:“安静,别做声!”更后,大的孩子要捂住小的孩子的嘴,用强制的手段不让他发出声音,强迫他遵守规则。
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幼儿怎样的游戏发展水平?据此分析幼儿游戏发展的过程及趋势。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以上材料反映了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则性水平。
规则游戏中的规则主要是关于动作或语言的顺序,以及在游戏中被允许的各种被禁止的动作或语言的规定,这在性质上和功能上是不同于以前其他游戏形式中的规则的。规则游戏中,对每个参加者的动作及语言是比较严格和规范化的,个人的随意性范围较小。规则性游戏的规则是保证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的线索,是显而易见的游戏中的具体行为表现。规则游戏反映了儿童在幼儿末期开始摆脱自我化的象征性, 而趋于顺从现实原则,服从客观规律的认知发展特点,体现了儿童游戏在认知发展上的新特征——规则性。在规则游戏中,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克服困难,为取得行为的结果(赢、取胜)而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学前儿童末期游戏的目的性、坚持性增强,并通过规则游戏的竞争性体现了出来。规则游戏的大量出现是发生在学前儿童末期以后,儿童在规则游戏的发展中在对规则理解的认知水平和规则遵守的行为水平上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增长趋势。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3-64。
本题知识点: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
 自考365网小编精心为广大自考学员整理的相关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想了解相关自考试题请持续关注自考365网校。
  让自考更有氛围,想加入自考365交流群请添加小编微信zbzikao365

关注添加

扫码添加学习顾问

了解考试计划,进行学习规划
备战考试,获取试题及资料

扫码下载APP

海量历年试题、备考资料
免费下载领取

扫码进入微信小程序

每日练题巩固、考前模拟实战
免费体验自考365海量试题

免费题库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