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 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43)

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43)

2012年11月06日    来源: 网络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第十二章 东方古代文学

  第一节 古代文学概述

  一、古埃及文学

  古埃及更著名的宗教哲理诗是《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

  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更早的一篇故事是《魔术师的故事》。

  古埃及的《亡灵书》是人类更早的书面文学。

  1、《亡灵书》——《亡灵书》是古埃及一部庞大的宗教性诗文集。

  ⑴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古埃及所特有的纸草上,写下许多诗歌,置于石棺和陵墓中,指导死者对付地下王国的种种磨难。后人从金字塔和其他墓穴中,把这些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编辑成集,题名为《亡灵书》。

  ⑵《亡灵书》汇入了大量的宗教性诗文,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有利于后人了解与研究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世界观及宗教信仰。

  2、纸草卷文字——古代埃及更初的书面文字,始于公元前3300年,古代埃及人将文学作品书写在纸草制成的纸草卷上。

  3、古埃及劳动歌谣——古代埃及产生更早的世俗诗,盛行于公元前3000多年,大多民间创作,口头传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奴隶们的生活、劳动和思想感情。如《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等。

  二、古巴比伦文学

  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是迄今发现的更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

  三、古印度文学

  印度奴隶制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种姓制度将人分成4等:

  婆罗门(宗教)、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首陀罗(贱民)。

  1、《吠陀》——

  ⑴《吠陀》是印度更古老的文学遗产,“吠陀”一词原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后经婆罗门解释,逐渐被印度人视作宗教“圣典”。

  ⑵《吠陀》是印度更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梨俱吠陀》主要是祭祀时用来朗读的颂神诗,尽管带有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色彩,但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情绪,也收入一些劳动歌谣和民间情歌。 《阿闼婆吠陀》主要是巫术咒语诗。

  继《吠陀》文学后,古印度又出现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的作者是广博仙人;

  《罗摩衍那》的作者是蚁桎仙人。

  2、简述古代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

  《摩诃婆罗多》堪称一部诗体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古代印度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其主旨在于强调政治斗争中的“法”。“法”与“非法”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

  《罗摩衍那》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王权问题,谴责了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争权夺利的行径,表明人民希望开明君主实行仁政的思想,歌颂了正义战争,宣扬一夫一妻制,具有进步倾向,但也流露出统治阶层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3、《五卷书》是一部大型的寓言故事集。

  迦梨陀娑的创作把古代印度戏剧推向了高峰。(见专节)

  《舞论》即“戏剧论”,是印度更早的文学理论著作。

  四、古希伯莱文学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