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份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人的身心发展最根本是指_______和_______的发展。
2.学校教育制度包括_______和_______.
3.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知识与发展、_______和_______三方面。
4.美育这一概念是德国美学家_______在_______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5.教育所具有的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被称为___________.
6.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_______和_______的设定。
7.教育影响是_______和_______进行教育活动的中介。
8._______一般指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而_______是其新成员。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2.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是属于( )
A.原始社会的教育 B.古代社会的教育
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4.我国古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说明( )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是(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国家教育体系 D.教育制度
6.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畸形劳动 B.私有制
C.社会制度 D.社会分工
7.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法”是( )
A.讲授法 B.实践法
C.奖惩法 D.谈话法
8.德育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 B.保证作用
C.主导作用 D.条件作用
9.被称为“危机期”、“动荡期”的是( )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童年期 D.青年晚期
10.不属于社会教育途径和形式的是( )
A.街道 B.社区
C.校外机构 D.家长会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教育家是( )
A.诺笃尔普 B.凯兴斯泰纳 C.杜威
D.卢梭 E.裴斯泰洛齐
2.影响教育内容的要素有( )
A.社会状况 B.社会发展 C.文化
D.教师 E.教育对象
3.属于陶冶的教育方法的是( )
A.讲演 B.“春风化雨” C.暗示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E.实践
4.中小学生的年龄分期主要有(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中期 E.青年晚期
5.属于家庭与学校联系方式的有( )
A.建立校外教育组织 B.开家长会 C.互相访问
D.组织家长委员会 E.办家长学校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班级授课制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
2.不同社会时期的教育特点不同,反映了教育的历史性。( )
3.学校体育最初的来源是早期人类的劳动与娱乐。( )
4.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5.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
6.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目的性。( )
7.书院教育系统是中国现在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8.学校教育工作应以教学为中心。( )
9.学生不是教育的客体而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
10.教育从人类一产生就存在了,但它不是人类所特有的。( )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一般发展
2.双轨制
3.讲授法
4.教育内容
5.实用主义教育学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2.简述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3.从社会的角度把“教育”定义区分为哪三个不同层次?
4.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2.论述美育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