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份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首次提出“直观几何”概念的大纲是( )
A.1950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63年
2.从两位数乘法法则到三位数乘法法则,是认知结构的( )过程。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适应
3.( )和鲁滨逊于1969年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模式。
A.弗赖登塔尔 B.舍费尔德
C.波利亚 D.奥苏伯尔
4.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数学概念、法则、规律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演示法
C.讲解法 D.讨论法
5.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因评价者个人的情感或主观的认识而造成评价的失真。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 )
A.教育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数量化的原则 D.可行性原则
6.数学思维的核心是( )
A.直觉思维 B.直观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7.数学知识的基石是( )
A.概念 B.定律
C.法则 D.公式
8.学生将一些新奇的、感兴趣的强成分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其他弱的成分。这表明学生在计算中( )
A.感知比较粗略 B.注意不够稳定
C.思维定势干扰 D.短时记忆较弱
9.列方程解应用题是( )
A.假设法 B.转化法
C.量不变的方法 D.代数方法
10.小学生特别爱看对称图形,这表明小学生更容易感知( )
A.明显要素 B.单个要素
C.标准图形 D.日常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范围是( )
A.算术知识 B.代数初步知识 C.几何初步知识
D.计量初步知识 E.统计初步知识
2.直观按具体化程度分为以下几种( )
A.情境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图片直观 E.语言直观
3.小学数学的新授课可以分为( )
A.讲练课 B.讲解课 C.讲述课
D.探究研讨课 E.自学辅导课
4.非智力因素包括( )
A.动机 B.观察 C.情感
D.意志 E.习惯
5.与计算有关的知识包括( )
A.数的认识 B.运算定律 C.运算性质
D.运算法则 E.运算顺序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数学学习
2.操作实验法
3.数学概念
4.空间观念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特点有哪些?
2.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有何功能?
3.试述小学生数学思维的三阶段。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2.你对改革应用题教学有什么见解?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什么是概念的同化,举一教学实例分析其过程。
2.在学习比的概念时,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如,头长与身高之比为1∶7,身高与胸围之比为2∶1,拳头周长与脚长之比为1∶1等。请用所学的教学原则分析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