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串讲 > 2016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黄鹂

2016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黄鹂

2016年08月03日    来源:自考365   字体:   打印

  作者:

孙犁

  一、作者简介:

  孙犁,原名孙树勋。早年以短篇小说《荷花淀》闻名,50年代后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和散文集《秀露集》《晚华集》等。其早期作品清新质朴、简洁明净,语言如行云流水,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晚年作品多沧桑之感而以平淡出之,意蕴幽深。孙犁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黄鹂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鸣禽,是黄鹂科黄鹂属29种鸟类的通称。体羽一般由全黄色的羽毛组成。雄性成鸟的鸟体、眼、翼及尾部均有鲜艳分明的亮黄色和黑色分布。雌鸟较暗淡而多绿色。幼黄鹂属鸟类为著名食虫益鸟,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动听。黄鹂也是文学作品中常描写的对象,其中徐志摩的同名诗非常有意蕴。

  二、知识点。

  1.识记作者代表作《风云初记》。

  2.简析本篇的主题意蕴。

  通过作者在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一系列观感的回忆的描叙,在与童年时代和战争年代的记忆的对照中:

  (1)表达了对美的事物的倾心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

  (2)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本质的深切理解:揭示了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的道理,从而表达了一个从事艺术创造的知识分子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

  本文先从重年往事娓娓道来,作者围绕黄鹂叙述了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童年时迷恋捕鸟,但是没有见到黄鹂。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见到了美丽的黄鹂,但是它“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前几年,来到多年向往的青岛疗养。春天,到那杨树林里散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真是饱享眼福了。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但是,病友的枪口使它一去不返。逛鸟市又见黄鹂,它却被人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这里回忆了在战火间隙中第一次感受黄鹂的魅力,虽只寥寥几笔,但本身就已隐含了深意。然后描述作者养病期间所亲历的几个生活片段,黄鹤的叫声给人带来美的愉悦,而在不具备审美眼光的人看来,黄鹤只不过是一种可以猎杀的鸟类。更后通过被拴黄鹂的凄惨神情与太湖之滨天阔任飞的极致之美的对照,揭示了哲理:世界上万物都有权利获得充分、自由的生存空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各种事物才能发挥其极致,正所谓“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作者更后还联系到艺术创作中“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原理,含蓄地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艺术创造的作家、艺术家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诚愿望。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宣泄了如此充沛的激情,绝不可能是仅仅为了一个鸟类,应该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

  本文写于1962年前后,其时孙犁先生49岁。自从1956年写完小说《铁木前传》之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他在后来的《说赵树理》一文中描述那个年代赵树理的处境与心境:“政治斗争的形势,也有变化。上层建筑领域,进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来。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业业,唯恐有什么过失,引来大的灾难。”这说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孙犁自己。

  他在《文虑》一文中说:“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环境越来越‘宽松’,人对人越来越‘宽容’,创作越来越‘自由’,周围的呼声越高,我却对写东西越来越感到困难,没有意思,甚至有些厌倦了。”呼唤为作家等一切人才(人)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全、平和、自由的环境,以使他们充分尽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聪明才智。

  3.简析本文的构思特点。

  (1)作者以黄鹂为线索,结合自己的有关生活经历,写对于美和人生等思想的认识,一步步情随境迁,由浅入深,很有层次,很有神韵。

  (2)看似自然、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作者于平易近人处入笔,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托物言志,文章四次在不同场合写到黄鹂鸟,看似娓娓道来,其实层层递进,从不同的侧面揭示美的本质和意境。文章还不露痕迹地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以或朴素含蓄,或凝练优美的语言,在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来表现丰富深刻的主题。

  4.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有关黄鹂鸟的日常生活画面的叙述和描绘,多侧面、多层次地揭示美的含义。

  本文先是从作者童年时代的往事娓娓道来,随意亲切,虽然并没有正面描绘黄鹂鸟,但处处渲染、衬托出黄鹂鸟的美丽,这是虚写;然后作者通过对四个与黄鹂鸟有关的生活场景片段的记叙,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见到了美丽的黄鹂,但是它“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前几年,来到多年向往的青岛疗养。春天,到那杨树林里散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真是饱享眼福了。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但是,病友的枪口使它一去不返。逛鸟市又见黄鹂,它却被人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多侧面、多层次地揭示美的含义: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了一个从事艺术创造的知识分子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

  5.《黄鹂》的艺术特点

  孙犁的散文讲究情感的节制,含蓄蕴藉,朴素洁净,像在水中淘洗过似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大美”,才领悟到浓妆艳抹易,平淡自然难,做到“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就更难。无论怀人记事,思及故乡,追忆童年和战争岁月,还是咏物之作,都融入了深刻的生活感悟。以宁静沉潜的心态,进入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宏大深邃的艺术境界。

  散文极富于哲思,这些哲理思考,大都伴随着形象和激情一起出现,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又帮助着其作品诗情画意地形成。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升华出人生的感慨,在作品中凝聚、昭示着深沉的人生情致,不仅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更让人从中悟出关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道理。读其散文,如同聆听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平静随和地倾诉,需静下心来,慢慢地去品读。《黄鹂》中,他充满深情地写道:“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孙犁散文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极其朴素自然,借助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联想,把对美的理解讲得清楚明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