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八)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八)

2006年12月23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戏剧]

  《压迫》作者:丁西林

  1、《压迫》的主要情节。

  20年代中期的北京,一位房东老太因封建思想作怪,怕女儿自由恋爱,坚决不肯将房子租给单身的男客。而男客是个耿直的读书人,遇到不平的事,越发执著,非租房不可。此时,来了个女客前来租房。她们是受过“五四”思潮洗礼的新女性,热情爽直,大胆泼辣,得知情由,极为同情和愤慨,便主动提出愿和男客假扮夫妻,以战胜顽固蛮横的女房东,结果二人皆租到了房子。

  2、简述《压迫》的矛盾冲突及主题。

  《压迫》的矛盾冲突中心是租房问题。女房东因封建思想,怕女儿自由恋爱,坚决不肯租房给单身男客,因而母女俩已在租房问题上产生矛盾。在此基础上,引发了房东太太与男客之间的尖锐冲突。因房东女儿已收受了男客的租房定金,并且男客坚决要租房。

  作品通过租与不租的矛盾冲突,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的愤懑与嘲弄,同时也赞美了无产无势者的机智勇敢、相互同情、联合斗争的精神。作品借女客之口点名主题:“无产阶级的人,受了有产阶级的压迫,应当联合起来抵抗他们。”弦外之音,启发人们对社会上一切的压迫欺侮等不合理现象,都应“联合起来抵抗他们”。剧作十分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意义。

  3、《压迫》人物的喜剧性格。

  女房东顽固、专横、近似怪癖。令人又可气又可笑。男客也是个古怪的人,他耿直、执著、善于雄辩。女客性格的喜剧因素是爽直热心,大胆机敏。她出人意外的说出“让我来做你的太太,好不好?”的话来。奇思妙想,出语惊人,连男客也被吓得惊叫:“什么?”她和男客的联合,爆发出了喜剧效果。

  《压迫》次要人物也都富有喜剧色彩。房东家的老妈心地善良,但又自作聪明。只有几句台词的巡警办事认真,但又生性愚钝。所以常引发出喜剧效果。

  4、《压迫》的喜剧构思。

  《压迫》喜剧构思更大特点是布局精巧。作品的人物不多,情节单纯,但布局精巧,起伏变化,平中出奇。

  平中出奇的精巧布局,使剧本富有极强的戏剧性。这里的难度在于使其自然又合理。尤其是剧中男客和女客一段戏,是全局剧情发生逆转的关键。他们从陌路相逢,到自愿假扮夫妻,其间跨度大、时间短,难度可想而知。但作者却紧扣住了人物性格的特点、情绪发展和思想逻辑,进行细致绵密、委婉曲折的描摹,使这段戏的发展,自然合理,又机智有趣,也使全剧在正反之间贯穿着向前发展的动势,跌宕起伏,奇峰突现,加上俏皮、幽默、机智的戏剧语言,更使《压迫》这出幽默喜剧显得玲珑剔透,兴味盎然。

  《雷雨》作者:曹禺

  1、分述《雷雨》的矛盾冲突及其性质。

  《雷雨》的矛盾冲突非常复杂,但都以周朴园为中心,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对妻子冷酷专制的统治,和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蘩漪的不满和反抗。

  第二条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地主少爷、资本家老爷和孤苦无告的下层劳动妇女之间的阶级压迫和对立。

  第三条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性质《雷雨》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揭露了二、三十年代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从而预示了旧制度的崩溃与灭亡。

  2、分析周朴园形象。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要人物,周公馆的主人。他出身封建世家,又留学德国,回国后成了资本家,现在是矿上的董事长。他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在他身上,既有近代资产阶级自私、冷酷、残忍和虚伪的特质,又有封建家长专横暴虐的本性。

  周朴园是《雷雨》悲剧的罪魁祸首。他专横自私、冷酷虚伪的性格特征和蘩漪、侍萍以及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形象地反映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在家庭中的折射,也揭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特点。周朴园的失败预示了旧制度的崩溃和灭亡。

  3、蘩漪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意义。

  蘩漪是具有独特性格魅力的妇女形象。“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她“尖锐”,被作者称为“是一把犀利的刀”,具有“更雷雨的性格”(作者《雷雨》序)。

  蘩漪乖戾阴鸷,极端的性格形成,反映了封建势力的罪恶,它将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逼上可怕的绝路,揭露了专制统治的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扭曲。蘩漪在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作的绝望反抗和斗争中,虽然失去了一切,但却有力地撕破和捣毁了周朴园处心积虑建立的家庭的“圆满”秩序,冲击和促进着封建王国的溃败。

  4、简析侍萍形象及其意义。

  侍萍是《雷雨》中的另一种类型的悲剧形象。在她身上,集中了旧社会下层妇女的苦难。她纯朴、善良、坚强。面对残酷的命运,她表现出惊人的耐力和顽强的生活意志,她具有劳动人民的骨气。

  侍萍的悲剧形象反映了旧中国广大受凌辱受欺压又孤苦无告的劳苦妇女的苦难命运。作者刻意表现她悲剧命运的残酷性,为的是强化对罪恶现实的悲愤控诉力度,突现旧社会的狰狞面目。

  5、简析《雷雨》的结构特点。

  《雷雨》的戏剧结构特点:第一, 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故事的强烈传奇色彩,使剧本充满戏剧性,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第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采用西洋戏剧史上特殊的“锁闭式”结构,从事件的危机开幕,不是渐次展开剧情,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过去的戏推动现在的戏。以周朴园为中心,层次清晰地展现了错综复杂的三条主要矛盾冲突线,其中,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是全剧的主干,它牵出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使全剧的八个人都卷入紧张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中严密的结构。

  第三,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雷雨》的矛盾冲突尖锐复杂,有明线和暗线的不同处理。周朴园和蘩漪,周萍与蘩漪、四凤之间的爱情纠葛是明线,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是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互相钳制,纵横交错,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更后,在三十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剧情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既生动的刻画了人物性格,又深刻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雷雨》的独特结构,使作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性强、爆发力大的优秀剧作。这是作者在借鉴希腊悲剧结构的同时,吸收了近代戏剧家易卜生的某些艺术特长,并照顾到我国观众的艺术欣赏习惯的基础上,出色的创造而成的。

  6、简析《雷雨》的语言特色。

  《雷雨》的语言特色是简洁易懂,内涵丰富,具有人物的个性色彩和戏剧动作性。

  它是从普通话提炼而成,听来简洁易懂,但又含蓄蕴籍,富有丰富的潜台词。在看似普通的人物对话中,深藏着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和意向。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符合各自的身份、出身、地位、教养和性格气质,也符合人物在规定的戏剧情境中想说的充满个性和情绪色彩的对话。

  7、《雷雨》剧名的象征意义。

  《雷雨》中的雷雨,既是家庭和社会郁闷烦躁的环境气氛的象征,又是促进家庭矛盾一触即发,预示着封建家庭即将崩溃的力量的象征,更是对宇宙和人物命运隐秘的恐惧的象征,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宿命观,也反映了作者的宿命论的影响。

  《屈原》作者:郭沫若

  1、《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

  《屈原》创作于1942年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集中主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蒋介石则加紧反共,大搞分裂,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在国统区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整个国统区成了令人窒息的铁罐头。

  面对黑暗如漆的现实,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郭沫若便以历史剧为投枪,借古喻今,创作了历史剧《屈原》,有意识地“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并说:“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

  2、《屈原》的矛盾冲突和主题。

  《屈原》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为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这是全剧的思想冲突和冲突的性质。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迫害和反迫害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剧的动作线。

  主题剧作展开这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拼死决战,突现了古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高贵品质,使全剧充满了崇高的悲剧精神与磅礴的正气。它愤怒地揭露和鞭苔了卖国求荣、昏庸无道、陷害忠良的魑魅魍魉,喊出了“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的时代更强音。

  3、屈原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意义。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意义屈原的形象,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的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

  4、简析婵娟形象。

  婵娟是屈原的侍女,是一个纯洁可爱、天真稚气的少女。她谦恭好学,深明大义。她热爱屈原,景仰屈原的品德,遵照屈原的教导做人,“生得光明,死得磊落”,具有不畏权贵的骨气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婵娟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人物。作者创造她是把她当作“诗的魂”、“光明的使者”、“道义美的象征”来写的。她是“屈原辞赋的象征”。她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品质和雷电般的斗争精神,以及爱国情怀,像屈原一样。她的思想品德,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屈原精神的活化。剧的结尾,象征着婵娟的精神在火的洗礼中获得永生。

  5、《屈原》人物塑造的特点。

  《屈原》人物塑造的特点,是《屈原》浪漫主义诗剧的特点之一。作为历史剧的人物塑造,主要写人物的精神品格,用郭沫若的话来说,就是“失事求似”。作者不拘泥人物的历史真实,舍弃了人物琐细的生活细节,把人物理想化。不着意追求人物的多面性、复杂性,而是放大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使其十分强烈地突现出来。塑造屈原的形象时,大胆地强调了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勇于和黑暗势力斗争的历史精神。赋予了他雷电的性格。婵娟的形象是屈原形象的补充和烘托,是高度理想化的形象。

  在把要歌颂的理想人物推向高峰的同时,作者也把他要贬斥的反面人物贬入深渊。南后郑袖的形象几乎集古往今来一切此类坏女人的大成,像毒蛇一般凶残恶毒。可见,《屈原》的人物描写都具有一种极端的强烈的色彩,作者为突现人物的主要精神特征,敢于大刀阔斧砍削一切枝蔓,不像现实主义注意细节的真实。

  6、《屈原》情节结构的特点。

  《屈原》情节结构的特点,是《屈原》浪漫主义诗剧的特点之二。此剧故事情节单纯,结构安排集中。作者撇开屈原一生多种复杂经历,抓住以南后为首的投降派对屈原的迫害和屈原反迫害斗争的事件,集中在一天的时间内,完成了对屈原一生的高风亮节的品质刻画,悬念多、起伏大、集中强烈。在一定的时间内,情节简单,可以给作者留出更多的“间隙”刻画人物、展示人物内心,抒发感情。这是诗剧在情节处理上的特点。

  7、《屈原》戏剧语言的特点。

  《屈原》戏剧语言的特点,是《屈原》浪漫主义诗剧的特点之三。根据诗剧的要求,《屈原》的语言有诗的意境、诗的节奏和诗的韵味。剧中不时穿插抒情诗与民歌,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剧本引进了屈原的不少诗歌,如《橘颂》、《九歌》等,并以《橘颂》贯穿全剧。《雷电颂》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诗,气势磅礴,更是诗的精华所在。剧中的抒情语言,注意到与舞台环境的结合。在橘园中歌颂橘树;在东皇太乙庙呼唤风雨雷电,斥骂土偶木梗,使全剧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诗的氛围和意境。剧中大多语言是诗化了的口语,是有节奏的散文。《屈原》是接近诗剧的剧作。

  8、“雷电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思想内容“雷电颂”是《屈原》中第五幕第二场的高潮中出现的抒情独白。它是在屈原惨遭诬陷,被黜罢官,囚禁在东皇太乙庙时,面对茫茫黑夜,怀着满腔悲愤发出的长篇独白。它是光明的颂歌,也是声讨黑暗的檄文,集中体现了屈原的品格,和以生命作诗的特色,充满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不屈的战斗意志。在这里,屈原由否定具体的丑恶形象,进而发展为对整个黑暗世界的彻底否定。“雷电颂”是作家借屈原之口发泄出自己以及国统区人民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愤恨,是作家代表人民向国民党当局强烈控诉,充满了战斗的豪情。

  艺术特点“雷电颂”虽以散文形式出现,但却是充满诗意的抒情诗篇。首先,他的激越的战斗情怀,磅礴的气势,和所向披靡的战斗力量,使独白具有撼天动地、回肠荡气的进击力。其次,丰富的联想,拓宽了思维的空间,使被囚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汹涌诗情,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大大地增添了独白的形象性。第三,独白虽不压韵,但常用迭字复句,节奏鲜明,声调铿锵。这是无韵的诗,具有音乐美,便于朗诵。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