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政治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三)

2006年12月25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总公式是:G—W—G‘。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

  A.自行增殖的价值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一定的物品D.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一种剥削关系E.一定数量的货币

  2.剩余价值(ABE)

  A.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B.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C.是由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一般经济关系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

  A.固定资本    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    D.可变资本E.流通资本

  4.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BD)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C.降低雇佣工人工资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E.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BD)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延长工作日C.改进生产技术      D.提高劳动强度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

  7.相对过剩人口(BCD)

  A.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B.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

  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是:(ABC)

  A.单个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矛盾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矛盾

  三、名词解释

  1、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在进行生产劳动时运用的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3、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过程。

  4、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5、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6、必要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7、剩余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8、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9、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10、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1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其公式为m‘=m/v. 12、绝对剩余价值: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3、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4、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由于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获得的剩余价值。

  15、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6、计时工资: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17、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

  18、血汗工资制度:是通过科学的操作研究,极大地提高劳动强度,以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工资制度。

  19、名义工资:是指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所得到的货币工资。

  20、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21、社会再生产: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22、简单再生产:是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23、扩大再生产:是扩大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2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5、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26、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7、资本积聚:是由资本积累所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28、资本集中:是指众多分散的中小资本通过互相合并而成为少数大资本。

  29、资本技术构成:是反映技术水平的一定数量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所形成的资本构成。

  30、资本价值构成:是由一定数量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所形成的资本构成。

  31、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2、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从而形成相对的过剩的人口,即失业人口。

  33、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揭示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社会财富日益在资产阶级一端积累;与此同时,贫困在无产阶级一端积累。

  34、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初期,用暴力手段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

  3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四、简答题

  3.1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以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什么?

  答:①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而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中能发生价值增殖,带来剩余价值,这时货币就转化为资本。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②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价值的增殖,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关键在于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从而使价值得到增殖,货币才能转化成为资本。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为劳动力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不但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大于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2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为什么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之所以不在流通领域,是因为价值的增殖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即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之所以离不开流通领域,是因为价值的增殖以流通领域劳动力商品的购买为前提,而且还要通过流通领域出卖商品才能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在流通领域,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G-W-G‘矛盾的条件。

  3.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

  答:①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中并在进行生产时就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②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丧失了维持生存的一切物质条件,除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两个基本条件不是任何时代都具有的,只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才形成的。

  3.4 绝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答: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②实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原因。资本家之所以能够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因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界限内伸缩。工作日的更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工作日的更高界限取决于生理和道德两个因素。生理因素是工人在一天中用于吃饭、睡眠等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道德因素是工人用于家庭生活、文化活动、社会交往的时间。正因为工作日长度可以在更低界限和更高界限的范围内变化,因而资本家就可能利用延长工作日的办法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3.5 怎样认识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答:①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获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劳动时间。②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首先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所有资本家获得的。个别资本家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一旦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以后,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而所有的资本家却能长久稳定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3.6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怎样的关系?

  答:①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这两种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②这两种方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1)两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3)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初期,生产技术水平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日益成为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3.7 怎样理解资本的本质?

  答:资本表现为货币、生产资料等物,但物自身并不天然就是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有它们被用做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从而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所以,资本本质上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财产,不是资本,它们只有在同时还充当剥削和统治工人的手段的条件下,才成为资本。

  3.8 资本主义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有何区别与联系?它们的变动趋势是怎样的?

  答:①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区别。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②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联系。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两者的变动也经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不变甚至提高,而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水平不仅取决于货币工资的高低,还取决于物价的高低。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物价上涨,或者名义工资的提高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③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名义工资一般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有时提高有时降低,从长其看是提高趋势。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实际工资提高得更快,因而在实际工资提高的同时,剥削程度仍会加重。

  3.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条件是怎样通过资本原始积累形成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答:①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具备的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社会经济条件:一是有大批的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二是大量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他们有条件雇佣大批工人,进行规模较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这两个条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是通过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形成的。②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初期,资产阶级运用一系列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并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本国和殖民地的劳动人民进行十分残酷的剥夺过程,通过这种社会暴力,加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要的上述两个条件的形成,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它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3.10 资本积累为什么具有客观必然性?

  答:①资本积累的涵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②资本积累的必然性。这是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1)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为此,除提高剥削程度外,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资本总额,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2)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强竞争能力。可见,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3.11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如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

  答:①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情况下,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有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②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实质。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积累过程中的追加资本完全来源于剩余价值,即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资本家总是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来源,以便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

  3.12 资本积累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资本积累的速度与规模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越高,同量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越能进行积累。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商品的价值就会降低,便会从多方面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③所使用的资本和所耗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的增大。所使用的资本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全部劳动资料的价值,所耗费的资本则是指每次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资本便形成一个差额。这个差额越大,意味着有更多的折旧基金可暂用于资本积累。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剩余价值率一定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不变时,预付资本量越大,可变资本也越大,取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积累规模因而也越大。

  3.13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为何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答:①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应从两方面来考察。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动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动。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 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示。②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原因。其原因一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二是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这两个原因使得资本家必然会不断改进技术装备,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并导致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提高。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14 单个资本的增大有哪些形式?

  答:单个资本的增大,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①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指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社会劳动的增加,而更侧重于生产资料的扩大。所以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②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这是借助于竞争和借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3.15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为什么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

  答: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却生活极不安定,工作和生活没有保障,许多人陷于失业和等待救济的贫困境地。②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这个规律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同无产阶级失业、贫困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它表明,由于资本积累的增长,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由此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以,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尖锐地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

  3.16 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积累有何历史作用?

  答:①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初期,用暴力手段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并使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沦为雇佣工人的过程。经过资本原始积累,迅速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②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及期确立后的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列宁曾深刻指出:“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单的论点来概括: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3.17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答: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进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这样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相矛盾并日益深化,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②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的形成。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还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③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客观上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五、论述题

  3.1 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

  答:劳动力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但作为特殊商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①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转化为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二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因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②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普通商品在使用或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所以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源泉,从而能生产出剩余价值。

  3.2 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答:①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②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劳动过程是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2)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③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价值的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活劳动凝结到商品中,形成新的价值。如果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只能补偿劳动力的价值,那么资本家就不可能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只要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这样,工人的劳动时间就分为两部分,一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必要劳动时间;二是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出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④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3 为什么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答:①价值形成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商品消耗的全部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消耗生产资料,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并将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同时,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凝结到商品中,形成新价值。两者之和构成商品的价值。如果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只能补偿劳动力价值,生产过程就仅仅是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形成过程中,资本家不能获得剩余价值,为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使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价值增殖过程。②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只要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价值形成过程就变成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这个一定点之内的劳动时间是工人生产其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以上而延长的劳动时间是工人提供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只要超过这个一定点,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3.4 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答:①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②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③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各个资本家为此目的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当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以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3.5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是什么?

  答:①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②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通过分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就是剩余价值率,用公式表示:m‘=m/v.

  3.6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答:(1)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其实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和价格。因为:第一,如果劳动是商品,应同其他商品一样,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但劳动不能事先独立存在。第二,如果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种同义反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第三,劳动如果是商品,具有价值,不是否定价值规律,就是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结果都会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第四,工人的劳动只有在工人被雇用以后才开始,这时劳动已属于资本家,工人不能出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必须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分开来,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它潜存于人的身体中,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条件。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此,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3)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具体来说,劳动力按时间出卖的方式、工资的支付方式、工资的实际运动都会造成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以及工资是劳动报酬的假象。(4)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一旦采取工资形式,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劳动的报酬,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支付了报酬,工人的劳动都是有酬劳动,而没有无酬劳动;都是必要劳动,而没有提供剩余劳动。于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被掩盖起来了。

  3.7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首先,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因为每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同时,每一次生产过程又都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为下一次生产提供条件。其次,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为每一次生产过程,都是在人们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每一次生产过程在生产出一定物质资料的同时,一定的生产关系也会得到维持和发展。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生产商品,生产出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和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即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重新生产出来。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在生产出更多物质资料的同时,还生产出更多的资本或更大的资本家以及更多的雇佣工人。所以,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物质资料扩大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3.8通过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什么特点?

  答:(1)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些重要特点:①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因为资本家现在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过是工人在以前的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②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资本家的全部原有资本,不管它更初是怎样来的,经过一定时期以后,统统都会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而全部被消费掉,因而他手中仍然掌握的资本,显然是在这个时期内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都是靠剥削工人的劳动得来的;③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从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工人进行个人消费,是为了恢复被消耗掉的劳动力,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以便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以上的特点表明,在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地转化为资本,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工人创造的可变资本供自己个人消费,再生产出雇佣劳动者。这样,就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被再生产出来。

  3.9怎样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

  答:(1)资本家用积累的资本购买劳动力的真实内容。如果只从表面上看,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家按照劳动力的价值用积累的资本购买追加的劳动力,似乎是平等的商品所有者之间进行等价夺换,完全符合商品经济规律。但这是一种假象,其背后的真实内容是:第一,资本家用于购买追加劳动力的资本,是他从工人身上榨取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实际上资本家自己什么都没有拿出来-第二,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不但要由工人在生产中重新生产出来加以补偿,而且在补偿给资本家时还要带来新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家不仅无偿占有了工人过去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且还不断利用这个剩余价值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2)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的劳动成果,来扩大资本规模,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成果,增殖资本价值。

  3.10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两者之司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第一,资本积聚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的,随着单个资本的积聚,社会资本总额也会增大起来;而资本集中则是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是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和重新组合,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第二,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绝对增长的限制,它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而资本集中的进展,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因为随着资本积聚的不断进行,单个资本的规模相应地日益增大,大资本由于经济实力雄厚,在竞争中能够顺利地打败众多的中小资本,从而使资本集中的过程更为迅速。另一方面,  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因为集中起来的资本越大,便越有条件获得巨量的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从而增加积累的规模,加快资本的积聚。

  3.11相对过剩人口是怎样形成的?

  答:(1)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原因。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同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意味着不变资本所占比重日益上升,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则日益相对地下降,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是由可变资本的大小决定的,因此,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日益相对地减少,有时甚至还会绝对地减少。同时,劳动力对资本的供应却日益绝对地增加。这主要是因为:①大量的妇女和儿童涌进工厂;②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纷纷加入雇佣劳动者的队伍;③人口的绝对量从而劳动力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既然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在绝对地增加,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却相对地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其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2)人口过剩只是相对的。所谓相对人口过剩,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所以这种人口过剩不是绝对过剩,只是相对过剩。

  3.12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相对过剩人口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1)相对过剩人口可起到劳动力的蓄水池的作用,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间歇式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通常是从危机到繁荣,从繁荣又到危机这样周期性发展的。在危机期间大批劳动力失业,在繁荣时又需要大量增加劳动力。若仅依靠自然繁殖无法适应这种需要。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则可随时调节劳动力的供给。(2)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统治和剥削。因为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乘机压低工资使用更廉价的劳动力。还可以迫使工人遵守资本主义的劳动纪律。正是因为相对过剩人口对资本主义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资产阶级国家所宣传的“充分就业”,只不过是一种永远不可能兑现的空谈而已。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