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政治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五)

2006年12月25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第五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2、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4、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5、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6、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7、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8、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的形成。

  9、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ABCD)

  A.它是资本家经营的盈亏标志B.它的补偿是资本家继续进行生产的条件C.它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更低界限D.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资本家在竞争中占优势E.有利于表明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2.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因素是(AB)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E.流通资本

  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BCE)

  A.利润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D.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4.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BCD)

  A.二者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B.二者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C.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高D.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E.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高

  5.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是(BE)

  A.各部门的商品价格水平B.各部门的利润水平巳社会总资本额的大小D.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E.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大小

  6.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BCDE)

  A.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E.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经常不

  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ABC)

  A.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B.利润表现为社会预付总资本的产物C.剩余价值与利润在数量上存在差别D.明显表现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E.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8.生产价格之所以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因为(BCD)

  A.价值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B.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C.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D.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E.每个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

  三、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2、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不是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利润形态。

  3、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用公式表示:P'=m/(c+v)。

  4、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资本总额。

  5、平均利润:是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所获的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6、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7、超额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它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四、简答题

  5.1 为什么资本家是以其耗费的资本作为生产成本?

  答:①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髦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资本家之所以不以实际耗费的劳动来计算生产成本,而以他耗费的资本来作为生产成本,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决定的。资本家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资本投入生产过程,进行商品生产,他只花费自己的资本,而不花费自己的劳动。工人在进入生产过程后,只是被当作资本的一个要素发挥作用,他们的劳动耗费中有一部分,即形成m的部分,是无酬劳动,无需资本家花费一文。所以,资本家就只按他耗费的资本,即c+v,来计算商品生产上的耗费。在他们眼里,商品的生产成本就是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②生产成本范畴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成本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它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的成本只能用资本的耗费来计算,而不能用劳动的实际耗费计算。

  5.2 生产成本范畴对资本主义生产有何影响?

  答: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有重大影响,表现在:①它是资本家经营企业是赚钱还是亏本的一个标志。由于生产成本代表了商品中所包含的资本耗费,必须通过出卖商品收回这部分价值,才能重新购买生产要素,继续进行生产。因此,生产成本是资本家售卖商品的更低界限。低于它,就意味着亏本,而高于它,就意味着赚钱。②它的高低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生产成本既然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那么在商品价值与它的生产成本之间便有一个差额。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生产成本是各不相同的,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生产成本低的企业就可以以高于生产成本而低于价值的价格出售商品,对其他生产成本高的企业形成威胁。正因为如此,每个资本家都会想方设法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

  5.3 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答: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这是因为:①生产成本掩盖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生产成本这个范畴只是代表商品价值中消耗的部分,这部分价值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作为预付资本已经存在。至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以及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则完全看不出来了。因此,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②在生产成本的形式上,只有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流动资本中,把转化为原材料的不变资本和转化为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等同起来。这就进一步地掩盖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5.4 剩余价值为什么会转化为利润?

  答:剩余价值之所以会转化为利润,是由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① 由于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态。在生产成本形态上,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即作为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被模糊了。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②由于劳动力的价值采取了工资形式。在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似乎都得到了报酬。这样,剩余价值也就不再被认为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被看做由资本创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使得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变得模糊不清了。因此,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形态。可见,利润这个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同时它又反过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5.5 剩余价值率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的?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意味着剩余价值不再与可变资本相联系,而被看成了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之间便有一个比率,这个比率就是利润率。由此,剩余价值率便转化成了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与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有密切联系。如果用P‘代表利润率,以C代表预付总资本,则利润率的公式可表示为:P’=m/C.

  5.6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有什么区别?

  答: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同比率,两者的区别在于:①二者在量上有差别。由于预付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②二者所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③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5.7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②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资本的有机构成高,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部分小,创造的剩余价值少,利润率就低,反之,则利润率高。③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快,则年剩余价值率高,年利润相应也高;反之,年利润率就低。④不变资本的节约。不变资本的节约不会增 加利润量,但会减少同量利润所需的预付资本,因而可以提高利润率。

  5.8 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主要取习决于两个因素:①各部门的利润水平,各部门的利润水平越高,平均利润率就越高。②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的比重大小。社会资本投入到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比重越大,平均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这表明,平均利润率不是各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而同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大小有关系。

  5.9 为什么平均利润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是,这种转化还只是质上的转化。在量上,各个部门的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仍然是相等的。然而,在平均利润率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剩余价值与利润之间不仅在性质上,而且在数量上也有了差别。各个部门的利润量都是与本部门的总资本成比例,而不与本部门的剩余价值量成比例。只要资本数量相等就可以获得等量利润。这样,平均利润无论是在性质上,还是数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被完全掩盖起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看不见了,利润只表现为资本自身的产物。因此,平均利润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五、论述题

  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表现为利润,这是由本质到现象的“转化”。(1)由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耗费资本的增加额。商品的价值本来是由c+v+m三部分构成,m是由v产生的。但是,当c和v合在一起独立化为生产成本后,m就表现为商品价值中在生产成本以外的一个增加额,即剩余价值成了资本家所耗费资本的产物。其次,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资本家投入的资本虽然不是全部进入生产成本,但是,它们作为物质要素全部参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也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2)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就其实体和数量而言,两者是同一个东西。但是它们也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

  2.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答:(1)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有差别。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不同,特别是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从而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存在差别。 (2)利润率平均化是资本本性的要求。利润既然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它在数量上也就要同全部资本相联系。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报酬,这是资本的必然要求。(3)利润平均化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那些资本有机构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慢,因而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的资本家,不会甘于这种状况,于是同别的部门的资本家展开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竞争,这就是部门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资本有机构成低和资本周转速度快,因而利润率高的部门。竞争的结果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其过程是:资本转移引起资本在各部门分配比例的变化,从而各部门生产比例发生变化。生产比例的变化导致各部门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于是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价格变化导致利润率的变化,直到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部门竞争才趋于停止。平均利润率就是这样形成的。

  3.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答:(1)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值转化成生产价格。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许多生产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出现了差别,有的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剩余价值,有些部门的利润低于剩余价值。这样,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一致。现在,商品是以生产成本加千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因此,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2)生产价格和价值有一定的差别。在质上,价值是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的。而生产价格则由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构成,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所构成,平均利润是按照预付资本的比例所获得的利润,因而生产价格表现为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在量上,商品价值量与生产价格经常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才与价值大体相等。(3)生产价格未脱离价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因为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社会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同的。

  4.为什么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答: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是因为:(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所构成。其中,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更终只能归结为剩余价值。因此,生产成本并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2)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剩余价值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3)从全社会角度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个别部门产品的生产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价值,其差额也就是平均利润同剩余价值的差额。但是,一些部门平均利润多于剩余价值的部分,正是另一些部门平均利润少于剩余价值的部分,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因此,从全社会角度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为什么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答:(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形式上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品的交换不再是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二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2)价值规律作用形式上的变化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第一,平均利润是以剩余价值为基础,它是全部剩余价值按资本量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因此,离开剩余价值理论根本无法说明平均利润率规律。同样,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只有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才能阐明生产价格的界限及运动过程。第二,从个别部门看,价值与生产价格在量上是不一致的,但是,价值的变化对生产价格的变化仍然起决定作用。第三,从全社会看,在量上,利润量等于剩余价值量,生产价格等于价值。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卖实际上也就是按照价值出卖,交换仍然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等价交换。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与围绕价值波动并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总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由价值更终决定的生产价格进行的,既发生了作用形式上的变化,又没有违背价值规律本身。

  6.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为什么存在超额利润?

  答:(1)超额利润是企业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一个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的资本家之间,为了获得超额利润不断进行部门内部的竞争。(2)超额利润的形成。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但是,这并不排除各部门中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我们在分析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时,是把每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以每个部门资本平均有机构成和资本平均周转速度为既定前提的。但是,在同一个部门内部各个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等都存在着差别。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条件不同,因而它们所生产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同。但是,商品是按部门平均生产条件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的。这样,生产力水平高于部门平均水平的先进企业,就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其原因在于,个别企业生产条件优越,劳动生产率高,生产了超额剩余价值。部门之间的竞争只是使不同部门的利润平均化,超额剩余价值不会由于部门竞争而平均化。这样,超额剩余价值就会转化为超额利润。因此,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平均利润反映的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所以,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并不排除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仍然可获得超额利润。

  7.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学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学说,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    (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理论意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难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马克思阐明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这就解决了从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些本质范畴上升到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这些更具体、更接近资本主义经济外部表现出来的范畴时遇到的难题,使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和深化。(2)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革命意义。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必然产生的现象。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的理论,一方面揭示了各个资本家集团在基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揭露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阐明了这两个阶级之间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平均利润形成后,每个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多少,不仅取决于对本企业,本部门的工人的剥削程度,而且还取决于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工人不仅受直接雇佣他们的个别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因此,无产阶级要取得解放,不能只限于少数人反对个别资本家,而是要形成阶级力量去反对整个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