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串讲 > 06年4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5)

06年4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5)

2007年03月14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第六章 记忆

  *1885年德国人艾宾浩斯发表《记忆》一书,开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艾宾浩斯的工作

  *艾宾浩斯创制了两个工具:第一是无意义音节;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艾宾浩斯也是用单个被试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典范。

  *音节组长度和学习速度的关系:学会7个音节只需诵读一次,而学会36个音节需要诵读55次。音节增加五倍,诵读次数增加55倍!也就是说掌握难度增加了55倍。

  *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时学习速度的增加:发现背诗歌比背无意义音节容易得多,背诗比背无意义音节节省了90%的努力。诗歌所以好背,他认为是由于意义、节律、音韵和语法的作用。

  *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初学的次数与重学节省的时间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诵读的次数越多,重学时需要的努力就越少。但是,超过一定的限度,增加诵读次数的效果就递减了。

  *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保持曲线。它说明在学习之后一小时,遗忘已超过50%;8小时之后,遗忘已达到64%;但在24小时之后。大约1/3是记得的;一个月以后,还记得1/5.总的说来,学习后开始遗忘的很快,约一天后遗忘速度放慢,间隔越长,遗忘渐慢。

  *艾宾浩斯还研究了重复学习和分散学习影响,睡眠对记忆保持的影响。

  第二节 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及研究途径

  *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明记忆的。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只能保存很少的信息,而且信息呆在那里的时间也不长,约一分钟的样子。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或者被遗忘,或者进入长时贮存部分(LTS)或称长时记忆(LTM)。

  一、 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时间1秒

  *美国斯波灵关于视觉形象储存的研究:

  斯波灵想出部分报告法的实验程序来进行实验,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中,被试注视刺激卡片50毫秒,然后,他们不必报告所看到的所有字母,面是只报告四个字母,至于是哪四个字母,由声音指示,高音指示被告报告上面一行的四个字母,中音指示被试报告中间一行,低音指示被报告下面一行。三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所以被试无法猜测而必须看所有的字母。斯波灵比较了两种实验程序的结果:要求被试全部报告所看见的字母,平均成绩为4.5;而部分报告法的平均成绩是3个多一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3,即10个左右。这样,斯波灵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贮存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在说出四个时间后消失了。

  二、短时记忆

  1、米勒(1956)的一篇著名论文《魔术数字7加或减2:我们加工能力的限制》说明了短时记忆不可贮存很多信息,7加减2也就是5-9个项目是短时记忆所能容纳的,通常认为这也就是记忆广度。短时记忆容量:而小单位(单字)联合成较大的单位(双音合成词)的过程叫组块,较大的单位就叫做“块”(chunk)。由此可见,通过组块的方式可以把较多的材料组织在一起,因而增加了记忆的容量。

  2、短时记忆听觉编码:许多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以其声音形式贮存的。听觉材料记得好也许原因在于听觉呈现的材料可以直接进入短时记忆,而以视觉呈现的材料要转换成它的声音形式才进入短时记忆。

  3、短时记忆遗忘: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为什么会遗忘呢?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的自然衰退,时间是遗忘的原因。另一种认为遗忘是干扰造成的,新进入信息使刚才记住的信息强度减弱导致遗忘。

  研究短时记忆遗忘的著名实验:

  1) 彼得森实验支持了遗忘是时间造成的观点,因为倒数3以后间隔时间愈长遗忘越多。

  2) 凯佩尔等人的实验,有利于证明干扰是造成遗忘的原因。

  3) 里特曼的实验表明,遗忘既是由时间造成的,也是由于干扰造成的。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研究方法包括:

  1. 自由回忆法。被试以他们愿意的顺序再现出来。再现就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把记住的材料写下来或说也来。

  2. 对偶联合法。学习时呈现成对的项目,每一对有一个刺激项目和一个反应项目。

  3. 再认法。要求把已学习的项目(如单字,图片)与未学习过后项目按随机方式混合起来,逐个呈现给被试或整个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指出哪些是已经学习的。如果我们把已学过的叫“旧项目”,未学过的叫“新项目”,那么计算保存量的公式如下:保存量=(认对旧项目的百分数)-(认错新项目的百分数)。这是假定被试对新项目认错了多少,在认对的旧项目中也可能有这第么多是猜对的,所以要从认对旧项目的百分数中减去猜对的百分数,才是真正认对旧项目的百分数。

  4. 重学法。即艾宾浩斯创造的节省法。

  5. 知觉辨认。这是近年来测量记忆的常用方法之一。学习一系列的单字后,把学过的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起来,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字。典型的结果是,对于学习过的单字,正确辨认百分比高。

  *长时记记忆的遗忘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干扰是长时记忆遗忘的原因,干扰有两类: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我国心理学家程西(nai)颐对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倒摄抑制的关系进行过实验研究,他用的实验材料为10个无意义音节。材料相似程度高时,插入材料对原有材料的干扰较小,随着材料相似程序变小,干扰作用达到更大,当插入材料与原有材料全不相似时,干扰作用又变小。

  *系列位置效应,1.概念?2.用什么方式验证?3.图表题?答:

  1. 用自由回忆进行实验,我们就会获得系列位置效应:被试对字单中的头几个字再现得很好,字单中部的项目再现不好,更后几个项目也再现得很好。

  2. 我们有15个项目。这样,我们就有从1到15的系列位置。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序学习一遍这15个项目,然后让他们作自由回忆,把再现的成绩按系列位置登记,就可以根据结果绘制系列位置曲线。

  3. 系列位置曲线被认为是对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的强有力支持。曲线末端几个项目之所以再现好,是因为这几个项目仍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当然容易提取。而曲线首端几个项目记得好,则是因为这几个项目已由短时记忆传递到长时记忆中了。结果,由于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在30秒内已消失,所以曲线末端变平,字单的更后几个项目再现较差;但是,由于更初学习的几个字即在开头的系列位置的单字已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所以曲线首端不受影响,再现仍很好。换句话说,延缓只影响短时记忆而不影响长时记忆,可见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记忆。

  第三节 记忆的加工层次理论及研究途径

  *“加工层次”的理论认为,记忆是认知系统对刺激物进行各种不同水平分析加工的产物。记忆的久暂不取决于时间,加工层次才是决定的因素。

  *“加工层次”理论的另一重要论点是,记忆依赖于提取(测验)与加工(学习)的一致性,提取线索是否有效由已记住的信息来决定。也就是说,后来的提取过程与早先的加工过程越一致,回忆的成绩越好。

  随着加工层次由感觉,声音到语义逐步加深,再认比例不断升高。

  *加工层次的观点认为,一个人对材料的记忆依赖于他对材料的加工深度即学习方式,凡是在意义的水平上加工,通过导致良好的记忆。

  提取与加工一致,就容易导致原来加工事件的“复活”,导致良好的回忆效果。

  *雅各必实验结果表明,再认成绩随实验条件从“无上下关系”到“想出”一直上升,而知觉辨认却表现出明确的相反的结果。这证明,记忆既依赖加工过程的性质,又依赖提取(测验)过程的性质。实验结果清楚地证明了,提取测验与加工性质一致,记忆成绩较好。

  第四节 记忆中的组织

  *随机单个地呈现给被试,然后让被试自由回忆,结果发现,虽然单词是打乱了呈现给被试的,但被试回忆时总是把桌子——椅子写在一起,还发现,词对的联系愈(联想值分高、中、低),这些单词被回忆得越多,并且词对写在一起的可能性愈大。我们把这类群集叫群集联系。

  *被试倾向于把相同词类的词集合在一起,虽然相同词类的词呈现时是分开的。我们把同一范畴的项目组合在一起的现象叫范畴群集。

  *塔尔文(Tulviny,1962)发现,当实验者使用没有联系也不属于同一类的单词作材料来进行自由回忆实验时,从实验者的角度看,在回忆时,既不会有范畴群集也不会有联系串出现,但是被试往往自己组织材料,造成群集。回忆时人们倾向于按照群集的原则来组织材料;如果没有群集可利用,他们就用自己的主观组织。

  *媒介就是原有材料的变形,当回忆时要先回忆媒介,以及媒介形成的方法或媒介的含义,然后就可以把媒介还原成原来的材料。

  第五节 影响记忆的因素

  *赖科克等人的实验结果,两类被试在达到标准所需学习遍数上没有显著差别,虽然正常人学习得稍快些。但是两类被试与单词种类存在着交互作用:正常人学习快乐单词快于不快乐单词(对快乐单词只用26次学习就达标准),相反,精神分裂症患者学习不快单词稍快于快乐单词。

  第七章 心理语言学

  第一节 语言获得

  *语言获得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把语言过程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一、自然观察法

  *布雷恩发现,在儿童的词汇中有两类词 ,他把其中的一类称之为“轴心词”,这些词只是出现在第一个位置上,它们的数量不多,发展较缓慢。另一类词则被称之为“开放性词”,处于短语的第二个位置上,这类词的量较大。

  *儿童的电报语言:布朗,他对13个2至3岁儿童的语言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儿童使用的文法,是一种有规则地缩短了的成人文法的形式。他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做“电报言语”。儿童说的话,就象打电报一样,就是尽量压缩、简化。在儿童的语言中,有一些词是指人、动作、客体或客体的性质的,这些词可称为“内容词”;另外一些词。如冠词、介词、连接词和助动词等,对文法来说是重要的,但对意义却并不十分重要,这些词可称之“算符”。儿童言语中算符这类词是常常被省略掉的。

  *先进仪器完善自然观察法:韦尔曼和伦珀丝发现,儿童的话平均有80%是对成人说的,而不是对同伴说的。当儿童说些什么,而听者作出了合适的反应时,只有3%的情况下儿童会重复自己的话。而且,当儿童说些什么,听者却指出他或她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时,儿童会在100%的情况下重复自己说的话。这种现象清楚地说明此儿童说话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调查法

  1、学前儿童词汇调查

  *史密斯:儿童词汇量增加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某些心理学家把儿童词汇量的这种戏剧性的增长,称之为:“语言爆炸”。

  三、个案研究法是对一个人作深度研究时采用的方法。

  *朗伯格对缺陷儿童的语言获得问题调查:事实证明,即使这个儿童没有发音的经验,他也能够理解语言。

  社会隔离:格妮的情况表明,一个人到少年期后,语言习得还是可能的。

  四、相关法:

  1、纽波特:儿童词汇量与母亲言语行为的关系:母亲言语行为的几种量度和婴儿的词汇量,两者存在着明显的相关。

  1) 母亲说出客本的次数愈多,儿童的词汇量愈大。

  2) 母亲模仿和扩展孩子刚才说过的话的次数,与儿童词汇量的大小也是正相关。

  3) 母亲经常重复自己说的话,那么她的孩子的词汇量就小。

  2、家庭环境:★儿童的语言能力与以下三个因素是相关的。

  1) 儿童母系的复杂情况;

  2) 母亲的情绪和言语响应。

  3) 适当的玩具及其有效性。

  *卡罗尔研究发现:学会某词时的年龄愈年轻,那么,用该词来命名相应图片的速度也就越快;否则,命名的速度就较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