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理学 > 企业管理学自学笔记-第五章工资分配

企业管理学自学笔记-第五章工资分配

2007年01月08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第五章 工资分配

  第一节 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一、 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是企业进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1.物质利益原则

  1) 是指在组织社会主义活动中利用物质利益这一动因,调动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使职工的生产劳动同他们的劳动报酬挂钩起来,促使企业即职工个人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关心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使促进社会的进步。

  2) 物质利益就是经济利益,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一种具体的体现,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重要原则。

  3) 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劳动过程中所得物质利益的多少以及是否公平。

  2.按劳分配原则:

  1) 传统理论往往把按劳分配理解为:

  (1)社会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

  (3)不劳动者不得食。

  2) 按劳分配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从分配制度上承认劳动差别,能够起到鼓励劳动者勤奋劳动,为国家和集体创造更多的财富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按劳分配是在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中实现的,价值规律必然要在其中发挥作用。

  二、 原有等级工资制的弊端

  1.我国等级工资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包括职务等级工资制和工人等级工资制度两大类,均由国家制定,调整和升级均由国家统一安排。

  1) 职务等级工资制是为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规定的工资制度,工业企业干部工资更少为17个等级,更多有23个等级。

  2) 工人等级工资是由技术等级指标、工资等级指标和工资标准三个因素决定,又称为八级工资指标。

  2.等级工资制存在的弊端,概括为是“低、平、死、乱”四个字。

  1) 低——工资水平低,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去适应地调整工资标准,使职工工资收入水平长期处于较低状态。

  2) 平——即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统一安排进行职工调资、升级,同劳动贡献脱钩。

  3) 死——即工资管理体制过死。

  4) 乱——指工资标准乱。

  三、 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要求

  1.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内部工资制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表现为:

  1) 在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上,为企业加大内部工资制度改革的力度,提供了物质基础。

  2) 国家赋予了企业工资、奖金分配的自主权。

  2.企业改革制度应注意:

  1)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实行职工收入能高能低。

  2) 全面体现为不同形态的劳动,建立起以工资为主体的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内在的科学完备的工资制度,对于劳动者的劳动从其发展变化过程来看,可概括为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结形态三种形态。

  3) 把工资制度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它的各种作用,主要包括:

  (1)激励作用;

  (2)凝聚作用;

  (3)导向作用;

  (4)树立管理权威的作用,包括管事、管人和管分配的权力。

  4) 职工劳动报酬货币化、工资化,是市场经济对企业工资制度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5) 追求高效率、高工资,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是现代企业分配制度的一个方向,主要因为:

  (1)实行高工资实质是恢复工资的本来面目,有利于缓解财政压力,又能够减轻企业负担。

  (2)可以使劳动力价格信号真实,可以克服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福利障碍”

  (3)高工资有利于拓宽职工消费领域。

  (4)有利于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合理拉开职工收入差距,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更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二节 工资制度的内容

  一、 结构工资

  1、结构工资也被称为分解工资、组合工资或多元化工资,根据决定工资的不同因素和工资的不同作用,而将工资划分为几个部分,通过对部分工资数额的合理确定,构成劳动者全部报酬,代表者工资制度的改革方向。

  2、结构工资组成:

  1) 基础工资,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部分,又称基本工资,体现的是流动形态的报酬。

  2) 职务(岗位、技术)工资,直接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体现的劳动是流动形态的,即“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3) 工龄工资,又称年功工资,是按照职工工作年限计算的工资部分,含有流动形态的报酬,体现了潜在劳动形态的报酬。

  4) 浮动工资(奖励工资),又称业绩工资,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职工个人成果的多少而确定的工资单元,奖励的是凝结形态的劳动。

  3.对结构工资的评价

  1) 欧美国家企业多实行能力工资制,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刺激工资、奖励工资和员工服务及福利金四部分组成。

  2) 日本企业实行的工资制度在指导思想上不同于欧美企业注重工作能力和工作刺激的思想,实行年功序列制,是一种按照职工年龄、企业连续年龄、学历和经历来决定职工工资多少的工资制度,主要包括:基本部分、职务部分、工作成绩部分、其他部分。

  3) 以结构工资为基本原理,以岗效挂钩浮动为基本原理来构造的工资制度,优点主要包括:

  (1)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职工素质的提高;

  (2)工资与职务挂钩,有利于提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3)工资同企业的总体效益以及职工个人的工作成绩挂钩,调动职工积极性。

  (4)有利于拉开距离,打破平均主义。

  (5)可以简化工资的计算与支付办法。

  (6)既适用于职员也适用于工人,各部门、各产业、各单位在具体运用时侧重点有所不同,有利于实行工资的分级管理。

  二、 其他类型的工资制度:

  1.浮动工资制

  1) 是把职工工资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奖金等结合在一起,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和职工劳动成果的大小而上下浮动给酬的一种工资制度,按职工基本工资部分参加浮动工资的分额大小可以分为小浮动、中浮动和全浮动等形式。

  2) 实行浮动工资可以把企业经营成果、个人的经济责任与劳动成果同职工个人经济利益起钩来,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大倾向。

  2.岗位技能工资制

  1) 含义:是按照工人的实际操作岗位及技术水平来规定工资标准;由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劳动技能水平所确定,反映了员工的潜在劳动形态)两大单元组成;有利于调动青年工人的积极性。

  2) 岗位技能工资是以劳动分配为原则,以加强工资的宏观调控为前提,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素质评价为基础,以岗位和技能工资为主的企业基本工资制度,是建立在岗位评价的基础之上。

  3.某些特殊的工资制

  1) 专家(能手)工资制,是由企业更高领导根据情况灵活确定,并同受聘者协商一致,不受现行工资制度与水平的限制。

  2) 提成工资制,如产品推销工作、新产品的开发工作等。

  3) 年薪制,指的对企业中受聘担任厂长、经理的企业营销者实行的一种特定形式的计时工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工资支付的主要形式,是同建立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相一致的改革方向。

  三、 奖金制度

  1.奖金的性质更主要地表现在它是有效超额劳动的报酬,是对劳动者在创造超过正常劳动额外的社会所需的劳动成果时,所给予的物质补偿,是作为计时和计件两种主要工资形式的一种补充手段。

  2.奖金的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及时性。

  3.奖金可以分为:

  1) 综合奖,是以职工全面完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为得奖条件,使奖金的激励作用和行为领导更强,有利于全面完成生产任务,包括月奖、年中奖、年终奖等。

  2) 单项奖,是职工完成某一项指标为给奖条件,以完成其他相关指标为得奖的前提的奖励形式,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质量奖、节能奖、安全奖、节约奖等。

  3) 超额奖,是以超额完成任务为给奖条件的一种单项奖励形式,对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充分的作用。

  4) 其他奖金形式,如合理化建议奖,对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职工聪明才智,改革经营管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4.津贴

  1) 津贴是对劳动者提供特殊劳动所作的额外劳动消耗的一种补偿,是工资的辅助形式。

  2) 津贴的性质主要表现在对特殊劳动条件下超常劳动消耗给予的补偿。

  3) 津贴的主要由津贴项目、实施条件及实施范围和津贴标准组成;主要形式包括:

  (1)地区津贴;

  (2)岗位津贴;

  (3)生活保障津贴。

  第三节 工资形式

  工资形式是在工资等级的基础上,概括每个职工的劳动消耗产生的成果计算并支付工资的具体形式,是工资制度和职工的实际劳动消耗即劳动成果联系起来的纽带。

  一、 计时工资制

  1.计时工资是根据职工工资等级所示的工资额,按实际劳动时间来计算并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2.计时工资制的优缺点:

  1) 直接以劳动时间来计量报酬,适应强;

  2) 考核和计量容易实行,具有适应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3) 缺点是不能直接反应劳动强度和劳动效果。

  3.克服计时工资制的缺点,可以采用的方法:

  1) 采用计时工资加奖励工资的制度。

  2) 采用浮动工资的形式。

  3) 适合条件下,对部分工作采用计件工资制。

  4.计时工资的构成要素包括时间单位、实际有效劳动时间。

  5.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包括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月工资制。

  二、 计件工资制

  1.计件工资是指依据工人产生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以劳动定额为标准,预先规定计件单位来计算劳动报酬的一种形式。

  2.计件工资的特点

  1) 计件工资的显著特点是劳动报酬与劳动成果更直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 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 计件工资在企业内部工资分配上有很高的透明度,具有很强的物质刺激作用。

  4) 计件工资对于企业员工素质和劳动产生率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5) 缺点:主要从产品数量反映劳动贡献,无法全面反映其他方面的超额劳动。

  3.实行计件工资以个人为对象称为个人计件工资,适合单独操作个人劳动定额的工人。以集体为对象,先按集体共同完成生产任务的数量计算计件工资。

  4.计件工资的常用形式

  1)直接无限计件工资;

  2)直接有限计件工资,优点是可保证工资增长速度低于产量增长速度,不断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缺点是限制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较常见的方式有:

  (1) 规定更高限额;

  (2) 超额累退计件单价;

  (3) 可变计件单价。

  (4) 累退计件。

  3)超额计件工资,又称计时计件混合工资;

  4)间接计件工资,是对企业中某些辅助工人实行的一种工资分配形式。

  5)包工工资,是集体计件工资方式。

  6)按质分等计件。

  7)五联计件(以产量为主,将产量、理论、质量、消耗、安全等无个指标体系联系起来计件)

  第四节 职工福利和劳动保险

  一、 职工福利和劳动保险的性质和意义

  1.职工福利和劳动保险是职工物质利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劳动保险是以立法形式体现,是以保险形式,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

  2) 福利是社会制度下劳动人民共同享受物质文化待遇。

  2.意义:

  1) 可以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障和增进职工的身心健康。

  2) 企业职工福利的内容与改革,用于福利事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从企业工资总额和税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浏览」—P140

  劳动保险的内容与改革——「浏览」—P141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