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 > 06年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七

06年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七

2007年04月20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第七章   内容分析和信息交流

  学习建议

  本章探讨的是拉斯韦尔的五W中的第二个W“说甚么”“怎样说”。这一章内容较多,尤其基本概念(名词解释)方面的内容更多,也就是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而且部分理论知识在理解上面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章的学习需要考生认真对待。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的基本理论     内容分析的一般性结论

  信息

  信息与信息科学的渗入     信息的特性

  信息科学的渗入

  信息的分类

  本章知识脉络   信息的分类及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信息与新闻的关系

  信息量低

  控制信息流量的辩证关系

  信息量高

  符号与信号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符号制作与符号交流       编码与译码

  可读性测量

  第一节   内容分析和被分析的内容

  一,   基本概念

  内容分析

  二,   重点题

  1,进行内容分析从哪些方面着手?

  (1)分析传播内容短期或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2)各种媒介对同一问题,或不同国家的同一类媒介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

  (3)研究传播内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政策

  (4)了解和解决科技,文化等特殊信息在传播中的问题与困难。

  2,内容分析和其他涉及传播内容的研究的区别。

  (1)   内容分析不同于内容分析法。(参见第四章)

  (2)   内容分析不同于对文学作品,新闻作品的分析

  3,内容分析得出的一般性结论

  (1)   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是经过高度筛选的;

  (2)   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大部分是娱乐性的;

  (3)   大众传媒在内容上力求平易,形式上力求简单。

  第二节   信息含义和信息科学的渗入

  一,   基本概念

  1,信息

  三种情况:(1)一般性说法,信息是情报,资料,知识等等;(2)信息概念的实质;(重点)(3)从哲学角度探讨信息的本质,本源。(美国巴克兰德提出的对信息的三种含义)

  2,信息量与负熵

  1956年法国布里渊引入热力学“熵”的概念。信息就是负熵。“熵”是某一系统的无序状态的度量,信息熵是解除无序状态所需信息量的度量。一个系统越无序,熵越大,信息量就越小;一个系统越有序,熵越小,信息量也就越大。

  3,信息的三个层次

  (1)语法;(2)语义;(3)语用;

  二,重点题

  1,信息具有的特性。

  (1)共享性;(2)扩散性;(3)传递性;(4)扩充性;(5)浓缩型;(6)替代性。

  2,传播学引入信息科学的重要意义。

  (1)信息科学对传播模式,传播理论产生重要影响;(2)信息科学給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3)信心科学对传播学的理论框架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第三节   信息的分类及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一,重点题

  1,信息的分类

  传播学分类   信息的表现形式分类   1,   语言信息;

  2,   符号信息;

  3,   图像信息

  传播学分类   信息内容的性质分类   1,   新闻信息;2,教育信息;

  2,   说服信息;4,商业信息;

  5,娱乐信息。

  传播学分类   信息对受传者的不同心理效果分类   1,   指导性信息;2,维持性信息;

  3,复原性信息;

  非传播学分类   控制论对信息的分类   1,   外源性信息;

  2,   内源性信息。

  非传播学分类   从哲学角度的分类   1,   客观信息;2,主观信息;

  3,人工信息。

  非传播学分类   从哲学认识论角度分类   1,   潜在信息;2,先验信息;

  3,实得信息

  2,新闻与信息的关系(如何判断一个信息是不是新闻)

  新闻是信息的一种形态,是信息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新闻是由信息衍化而来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闻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新闻不等同于信息。新闻的特点:

  (1)新闻要求时效性;(2)新闻要求具有完整,连续的总体性;(3)新闻要求公开传播;(4)从信息的三个层次上看,新闻在语法层次上与其他信息一样。在语义层次,语用层次上,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第四节   控制信息流量的辩证关系

  一,基本概念

  1,信息匮乏

  社会上的信息量流低于社会需求,难以满足机制的需要,阻碍社会的发展。信息匮乏导致社会发展受阻,科技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下降,不健康信息趁虚而入。

  2,   信息超量

  社会上的信息流量超过受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或者超过社会的需求。它会使受众变得冷漠,恐慌,形成受众逆反心理和冷漠感,并形成噪音,减弱传播效果。

  二,重点题

  1,控制信息流量的意义及方法。

  控制社会信息流量的原因是信息匮乏,信息超量都对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信息匮乏的后果:(1)阻碍社会发展,导致经济停滞;(2)导致科技落后,民族处于愚昧状态;(3)导致文化素质下降;(4)不良信息乘机而入。

  信息超量的后果:(1)形成受众逆反心理,冷漠感;(2)是一种人为的噪音;(3)压抑和限制另一部分信息的流通,会产生社会群体压力。

  正确控制信息流量的方法:(1)找出决定社会信息流量的主要因素;(2)善于借助社会系统的反馈机制,调节和控制信息流量。

  2,当前传播新技术的应用,形成超量的信息流量,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1)层出不穷的传播新技术,将使传播出现多样化,小型化,分散化,个人化。(2)传播新技术促进社会信息加快流通和信息量急剧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好处。

  第五节   符号制作与符号交流

  一,基本概念

  1,符号;2,信号;3,语言符号(包括特性);4,非语言符号(包括种类);5,编码;6,译码,7,可读性;8,抽绎

  二,重点题

  1,   符号的编码与译码。

  在传播过程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要发送和接受信息,就得分别进行编码与译码(解码)。也就是说,符号的传递包括编码与译码两个环节。

  2,符号编码与译码的中间性反应。

  符号编码与译码中间性反应是指传播过程中,当接受者接收到符号之后,懂得这些符号,并把它们还原为讯息时所产生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处于译码与重新编码过程之间,从而具有“解释者”的功能。

  作为中间性反应,一方面要解释还原以后的讯息的意义,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决定如何按照接受者的意愿重新进行编码。

  “解释者的功能”对于传播者与接受者同样重要。

  3,   可读性对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的不同要求。

  报纸提高可读性:(1)提倡写短句;(2)少用简化专业名词;(3)用语要具体,多用常用词;(4)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广播提高可读性:重视广播语言和音响的综合使用。广播语言多用口语。

  电视提高可读性:以视觉感受为主,加强图像的直观作用和现场感,并配合使用口语直播形式。

  4,   从语义性角度看,语言的特性。

  从语义学角度看,语言具有三个特性:(1)语言是静态的,客观实际是动态的;(2)语言是有限的,客观实际是无限的;(3)语言是抽译的。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