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教材大纲 > 江苏自学考试城市地理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城市地理教材大纲

2006年11月22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江苏教育学院编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了解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了解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特点和主要研究领域。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1.城市的概念,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2.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简史

  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四个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特点

  2.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三、考核知识点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2.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简史

  4.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四、考核要求

  1.认识和表述城市和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2.认识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

  3.把握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把握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的特点,以及研究的主要领域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认识城市和城镇、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概念

  了解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以及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掌握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

  综合分析中国大都市带的形成和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1.城市和城镇的概念

  2.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城乡界限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

  1.城乡界限的划分

  2.大都市和大都市带

  3.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世界六大都市带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1.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2.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3.市带县

  三、考核知识点

  1.城市概念及标准

  2.城乡界限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

  3.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四、考核要求

  1.认识城市和城镇、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概念

  2.认识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以及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3.把握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

  4.综合分析中国大都市带的形成和特点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城市的产生,以及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产生和发展关系

  掌握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特点和发展前景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

  关于城市产生的不同看法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1.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城市地理位置的个性化特点

  2.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大、中、小位置

  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特点、类型与发展

  2.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特点、类型与发展

  3.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特点、类型与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

  1.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

  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3.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4.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三、考核要求

  1.认识城市的产生

  2.把握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3.分析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关系

  4.综合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特点和发展前景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城市化的机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1.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城市化的四个含义

  弗里德曼对城市化过程的解释

  2.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3.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议问题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1.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2.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工业、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3.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推拉因模式、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及其比较

  社会经济文化的调节机能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1.城市化的类型

  向心城市化与离心城市化

  外延城市化与飞地城市化

  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积极型城市化与肖极型城市化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2.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主要指标法,复合指标法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1.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2.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对外交通设施的延伸与城市化

  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

  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3.郊区的城市化

  土地利用集约化

  产业结构高级工程师化城市网络化

  三、考核知识点

  1.城市化定义

  2.城市化的机制

  3.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4.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四、考核要求

  1.把握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2.分析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3.综合分析城市化的机制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认训世界城市的发展只、中国城市发展史,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掌握世界大都市带的共同特征、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1.城市产生机早期城市的发展

  2.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3.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第二节  当代世界城市化

  1.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2.世界大都市带的共同特征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1.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2.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

  3.近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

  1.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2.当代世界城市化

  3.中国城市发展史

  4.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四、考核要求

  1.认识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中国城市发展史

  2.认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3.分析世界大都市带的共同特征

  4.综合分析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5.综合分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非基本比率,城市职能的概念

  了解城市职能的统计分析方法,乘数经济基础研究方法,多变量分析法

  掌握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2.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3.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乘数效应”

  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1.城市职能的概念

  2.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乘数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多变量分析法

  三、考核知识点

  1.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2.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3.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四、考核要求

  1.认识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非基本比率,城市职能的概念

  2.把握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了解城市职能的统计分析方法,乘数经济基础研究方法,多变量分析法。

  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城市首位率、城市金字塔、位序—规模法则

  了解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以及了解中国城市规模发展政策

  解释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

  分析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1.城市首位率

  2.城市金字塔

  3.位序—规模法则

  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1.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

  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

  3.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1.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

  2.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

  第四节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

  1.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

  2.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

  3.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3.中国城市规模分布

  4.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

  四、考核要求

  1.认识城市首位率、城市金字塔、位序—规模法则

  2.解释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

  3.了解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

  4.了解中国城市规模发展政策

  5.分析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相互作用模式、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均衡示意图工与不均衡增长、城镇空间分布类型、城镇密度等基本概念

  掌握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景观、生长极理论、核心一边缘模式

  评价和分析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的主要理论和学说

  分析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1.相互作用的分类

  2.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3.城市间、城市和区域的相互作用

  4.空间扩散

  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空间扩散过程的障碍、阻力、特征

  第二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

  需求门槛和最大销售距离之间的关系

  2.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

  3.理论模型

  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第三节  廖什景观

  1.需求圆锥体

  2.市场网

  3.廖什景观

  4.与克里斯塔勒学说比较

  第四节  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和评价

  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

  第五节  核心与边缘理论

  1.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2.生长极理论

  3.核心—边缘模式

  核心—边缘模式的四个基本的空间作用过程

  第六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1.空间分布类型

  城市空间分布动态过程的阶段

  2.城镇密度

  3.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

  三、考核知识点

  1.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2.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3.廖什景观

  4.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和评价

  5.核心与边缘理论

  6.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四、考核要求

  1.认识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相互作用模式、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城镇空间分布类型、城镇密度等基本概念

  2.把握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景观、生长极理论、核心—边缘模式

  3.评价和分析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的主要理论和学说

  4.分析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

  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掌握城镇体系规划概念,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1.城镇体系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城镇体系规划在空间规划系列中的地位

  第二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2.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3.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

  4.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1.工作流程

  2.工作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城镇体系规划概念

  2.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认识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2.把握城镇体系规划概念

  3.把握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

  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模式

  分析CBD的内部结构和演变规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

  2.城市地下空间

  3.地基承载力

  4.城市地形

  5.城市气候

  6.城市植被

  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1.土地利用类型

  2.均质性和均质地域

  3.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4.霍伊特的扇形模式

  5.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6.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发展

  第三节  中心商务区

  1.CBD的界定

  2.CBD的内部结构

  3.CBD的演变

  三、考核知识点

  1.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2.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3.中心商务区

  四、考核要求

  1.把握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2.把握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3.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

  4.分析CBD的内部结构和演变规律

  第十一章  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社会区分析、因子生态分析

  掌握影响商业中心区位的因素、居民构想图及其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

  1.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

  2.我国城市内部市场空间分析

  影响商业中心区位的因素

  第二节  城市社会空间

  1.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

  2.社会区分析

  社会区的主要形成因素,社会区分析指数

  3.因子生态分析

  分析方法,评价

  第三节  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1.感应、环境和行为

  2.居民构想图及其影响因素

  3.研究感应空间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

  1.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

  2.城市社会空间

  3.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四、考核要求

  1.认识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2.认识并评价社会区分析、因子生态分析的方法

  3.分析影响商业中心区位的因素

  4.分析居民构想图及其影响因素

  第十章  城市问题

  一、学习目的要求

  分析城市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

  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

  2.资源与城市环境

  3.人口与城市环境

  4.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

  5.城市环境包含管理的措施

  第二节  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交通问题而表现形式

  2.我国城市交通问题

  3.国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4.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

  第三节  城市住宅问题

  1.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

  2.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

  第四节  城市社会问题

  1.就业问题

  2.贫困问题

  3.老年人问题

  4.社会责任感缺乏

  5.种族与社会争端

  6.内城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

  1.城市环境问题

  2.城市交通问题

  3.城市住宅问题

  4.城市社会问题

  四、考核要求

  分析城市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

  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新人有礼
关闭